【篇一:我心中的杜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题记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乐队,那么,那些满腹经纶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刘禹锡的清俊,柳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但有一个乐章,它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一直在我脑际萦绕回旋。它有时充满着豪情斗志,有时人生多艰的感慨,有时是忧国忧民的叹息。这个乐章的主人就是我心中的圣人——杜甫。
我站在时光的尽头,望向他。
巍巍泰山,何其壮美!看!他意气风发,独立于世,单薄的身躯中满腔热血,他对着渺渺云海,写下了《望岳》这首名传千古的佳作,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年少时的凌云壮志,尽寓其中。
靡靡丝竹音传来,他皱了皱眉头,心中无比痛恨朝朝只知沉浸在酒池肉林中的纨绔子弟。他不愿与朝中奸臣同流合污,可无奈奸佞当道。叹了口气,赫然看见不远处的累累白骨,心在揪痛,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来表达他此时的愤懑。
岁月蹉跎,时光不再,转眼间,物是人非。曾经繁荣昌盛的唐朝不复存在。国破人亡,山河易主,不知此时的杜甫是怎样的心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许,只有读到此句的人,才能明白他的悲痛,他的君主是否为没能重用这样的人才而后悔?
时光流转,四处漂泊。他早已穷困潦倒,却仍心系他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的一生都在为别人付出,自己身处困境又有何妨。中国的文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他无论穷达,都心怀苍生,兼济天下,何其伟大!
一个人在世上有很多种选择,高尚或卑劣,清雅或粗俗,博大或狭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而杜甫选择了前者。
在他的诗,哪里有洒脱飘逸,也没有南山采菊的悠闲,也没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但他有的是满腔热血,壮志报国情怀。
杜甫,我心中的圣人!
【篇二:以遇见为话题的作文】
世间一切皆是遇见。就像“三顾茅庐”,是刘备与诸葛亮等待已久的遇见;”二月春风”是细柳与春光无闻期盼中的遇见;“红杏出墙’是寻访不遇却见满园春的遇见。
幽幽竹音,缓缓掠过叶隙,拂过几缕烟云。沙沙扫起一阵落叶,物动而人却静。无言找寻寂寥的乐音,走到竹林深处,不禁泪下。张听遇见失传千年的尺八,于是终有孤鸿一叶的惊世佳作。
寥寥之音,古典走进了当代,谭维维遇见了华阴老腔,从此演绎一场闻与见,古与今的盛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月眼柳眉,长发至腰,裙舞蹁跹,那是年轻与女子相见难忘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水边的女子同白鹭般亭亭玉立,在青荷的半边遮掩下朦胧出的一抹笑,却是《诗经》中的青涩,撩动心弦的遇见。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是四季的遇见;“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是美与殇的遇见;“藕花亭畔,娇杨善宠起边风”却是娇与柔的邂逅。
七鹊桥边银河散,七星闪烁,男女各守桥头,相望已久,在河左右,只愿来日相见。那是牛郎织女两地情愫的遇见。
杨绛钱钟书,那是相伴一生的遇见:“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从未想过再娶别的女人。”黑发共霜,与子偕老,用尽一生的依恋,那是一见定情的遇见。
一生坎坷,悲愤地望着死去的爱人,让生命却已一同燃尽,那是东南非孔雀悲凄的遇见。生如夏花,遇见你便知生命的美好,就算死如秋木,我却也无憾。
唐诗遇见了宋词,便足以阅尽“采菊东篱下”的恬淡,品味“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无力,感同到“恨别鸟惊心”的悲愤,是历史的遇见。
遇见,同为人生。尝尽悲喜,阅尽春秋。
【篇三:青竹幽幽】
他很清瘦。一丝微风就可使他一个踉跄,与夏天艳丽的花朵相比,浅淡了不少,细细青竹杆,小小竹叶片,像一个皮包骨头的老人,晃悠悠的。
他很孤傲。既然上帝让他挺直了腰板,那他便不会眷顾脚下的花草。从他破土之日起,他就只会仰望天空,将目标定为植物之中最遥远的那一个。生长!生长!生长!
风中,他翠绿的身影夹杂在雨点中东倒西歪,狂风过后他仍旧挺立。寒冬,积雪覆盖了他的根,寒冷使他瑟瑟发抖,当你靠近他的时候,却能感受到无畏的暖流。不去理会土地上的欢笑,奋发向上,像一个壮志青年,年少轻狂。
他很淡泊。名利在他面前只是一粒尘土,空心的他似乎看透了红尘的纷扰,静坐风中。他想笑那些五色的花儿,为了世人的赞美而争艳不休。于是,他用青色把自己染得那么透彻。
他很无私。有顽童折下他新生的嫩叶,摆弄着,做成一只小哨子,他听那清脆的竹音,笑得慈祥;人们拿他做竹屏、竹窗、竹篮、竹椅……他含笑默许,无私是他的本分。
他是竹,他也是我们身边的“他”,那些特立独行的人。
这些人,一生如竹,竹意一生。
【篇四:竹】
此时此刻,窗外又飘起了绵绵春雨,突然间,我又想起了老家屋后的那片幽幽竹林…… 古人称竹为君。竹,自古以来是许多文人笔下的植物,因此吟竹,颂竹,画竹的人多得数不胜数。我虽是一名小学生,可我也偏爱竹。
竹,它刚劲,清新,永远都是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竹,正直谦虚,坚韧挺拔,不畏严寒,不惧风霜,四季常青。竹有凛然君子之风,也有坦荡之正气,因而也衍生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雅称,以及梅兰竹岁寒三友之称。 在万物复苏之际,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个个地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迎着春风,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霖,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到了盛夏,它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随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它仍郁郁葱葱,笑迎风霜雨雪,在严寒中独立……
竹,竹林深处。没入其中,印入脑海的景象,似曾相识之感意蕴而生。
儿时,就喜欢竹林四季的青绿。常到外婆家后的竹林,去踩踩踢踢那松软的落叶,去热心帮助新竹剥去欲遮还羞的外衣,或用锐器在碧玉的枝节上留下引以为豪的印记。曾试图爬上竹杆看世界,却未曾成功过;曾寻找奇花异草去疑惑,却未有发觉;曾欲听蝉鸣鸟叫之新奇,却未能如愿。这里,只有大片竹林,只有沙沙竹音,只有清新幽绿的奇特世界。其他物种,或许不愿与这寂寞,单调常伴,未融入这冰清玉洁的世界里。四季轮回,只有露出尖尖的竹笋,才能展现岁月的变迁,此外,这里一如既往的青绿。
现在,我依然喜欢在竹林之中徜徉,聆听它的天籁之音。但我更想化作一棵翠竹,那份悠扬的神韵,是我宁静飘逸,心生向往。
青青翠竹,我爱上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