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者相关作文

【篇一:拒绝依赖,全靠自己】

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钦佩。没有依赖于顺流而下的条件,靠自己的力量也会成功。

柿子可以靠自己给自己提供养分而存活,是因为它不仅仅依赖于柿树的养料,而是可以自己攒足让自己存活下去的养料。

柿子如此,可以避免离树后无法生存,我们人更应如此,不应该只依赖于父母朋友,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得以生存。

现在的社会,因为老一辈人经历过苦难,不想让自己的儿孙受到一丁点的挫折,虽然是老一辈人对儿孙的疼爱,可他们却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儿孙又没有什么本领,那他们该怎么办?乞讨?我们应该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可以自力更生。

我记得这样一组漫画,一个孩子坐在椅子上,双脚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摆着被踢撒的饭菜,孩子的母亲喂着孩子,孩子的父亲逗孩子开心,如此的肆无忌惮。而后来的漫画中,父母不在了,孩子衣衫褴褛的在大街上行乞。

这个孩子而是依赖于父母,父母不在了他一无是处。如果他不是那么的依赖于父母,也许他会有一个工作,也许有更好的生活,绝对不会像现在那样,所以因该靠自己,不要过于依赖。

古有司马迁著《史记》,十八年的艰苦,他不依赖别人,终成大业;诗仙李白,不为名利折腰,只求潇潇洒洒;孟子有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依赖于安乐,只求享福只会灭亡。

三国里的阿斗刘禅,乐不思蜀,依赖于诸葛亮,可诸葛亮为其用尽心力,失去生命,为其写下《出师表》劝勉,也不曾管用。只怪那阿斗过于依赖与诸葛,从而至蜀国灭亡之快。

不管是靠自己成功,还是依赖他人而失败,都要靠主观的做法。虽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可过度的依赖会是自己毁于无形。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在客观的条件上加上主观的努力才能有所作为。可如今的社会过于贫困的生活已经没有了,但是主观的奋斗是不可或缺的。不要过得依赖于发达的社会,用自己的实力去完成新天地吧!

拒绝依赖,靠自己的实力开辟人生的高峰。

【篇二:面对困难】

人生不长,不足百年即可走完。可在这条路上艰难不小,区区“艰难”二字,又怎可足道?面对困难,每个人都会感到惧怕、绝望、疲倦,甚至动过不少逃避的念头,但真正强大的人,他们最终会勇于面对。

至今还记得金庸先生在一本书中写道:“有一群人行于路上,突然下起大雨。众人开始纷纷跑动,唯独一人,神情自若,还是缓缓前行。众人问他为何不跑。他说,跑不跑都是淋湿一身,为何要跑呢?”我心里一凛,这个人是个强者。每当我们在路上遇到突然下雨的情况,无论雨势大小,再懒的人也会下意识地跑几步。在我看来,即便在这种简单的情景下,也可以看出一些人身上可贵的品质。

所有平凡的人都趋于这种从小形成的条件反射,而从未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跑。不管你怎么跑,身上都会被淋湿,而大多数人总为了心中那小得可怜的安慰做无用功。这其实就相当于一种潜意识的逃避行为。而那个神情自若的人,他的内心是坚定的。因为他有一种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所有人都逆向奔跑,而他却能看着大风大雨,处变不惊。

在世界上,我们所见到的困难各式各样。绵羊在羊群中总喜欢往中间挤,因为最外层可以清楚地看见危险的深渊,它们不敢面对,它们宁可盲从,也不肯看清危机和困难。所以我们也常常因恐惧而消弭了心中的力量。

除了外界的困难,其实内心的痛苦和迷茫才是我们最无法直视的。说到这点,我立刻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他不仅是文学上的巨人,也是自己内心的巨人。他一生致力于阶级斗争,他希望可以帮助那些被统治的农民。而可笑的是,他自身是出生于贵族的。所以他的一生,因理想的不实现,内心都是痛苦和绝望的。可是他逃避过吗?他在生命之灯熄灭前的最后一夜,还想着逃离自己的贵族家庭,为更多穷苦人谋福音。这位作家是不容小视的,只有真正面对过心中巨大困难和痛苦的人,眼神才最为清明,志向才更为坚定。可是有一些群众,他们迷失于生活,可以说,他们是被生活统治的。正因为无法直视内心的恐惧,才使他们甘于平凡。

那么有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生活总是给予我们许多困难,而只施予我们星星点点的希望?殊不知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困难,将会成为那些敢于面对的人的力量,这是无畏者的财富,是生活赐予内心强大之人的宝贵赠礼。

苦中作乐,痛定思痛。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