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舟过安仁》改写】
一天,宋代诗人杨万里来到湖南省东南部的安仁县散步,路过湖边,看见有两个小朋友在划船。
可没划多久,之间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这可逗乐了杨万里,他心想:这两个小孩在干嘛?为何停下,二传又没到岸,这俩小鬼头,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奇思妙想,莫非……猜疑不如实见,好,我这就前去看看。
事不宜迟,杨万里立刻走上前去,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细细观看者两个小孩的动静。他听见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声。小女孩说:“这个能行吗,哥?”“当然行了!你还信不过你哥?快点吧。”小男孩说。“呀!哥,风来了!”“快快快,妹,快拿起伞来,准备使风!”只见两个小朋友拿出一把红色的大伞。正当杨万里看得津津有味时,一个使差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杨万里说皇帝要见他,于是杨万里便跟着使差走在去往皇宫的路上。
不管怎样,杨万里还是被两个天真稚趣的孩子的一举一动所吸引,他在脑海中不断回忆、思考。这时,又吹来了一股凉爽的清风。
哦!他终于想明白了:原来那两个小朋友是想借伞当帆使风让船前进呀!恍然大悟之余,杨万里对这两个孩子的智慧赞口不绝。
见过皇帝后,杨万里便挥毫泼墨,写了《舟过安仁》一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一直絮绕在人们耳边。
【篇二:童年趣事】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是作者杨万里眼中天真可爱、淘气顽皮的童年,而我的童年是可笑、犯傻、荒唐的。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楼下悠闲地散步。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它在湖边喝水。我站在那里静静的观察了一会,发现它把舌头伸了出来,用舌头捞了一把水,又缩进了嘴巴里,它的动作非常快,好像生怕有人发现了,就去和它抢水喝似的。
我心里想:是不是这样喝水会好喝一些呢?我想了想,和妈妈一起上楼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一下,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开门,妈妈一打开门,我就飞快地冲了进去。
我先拿起了一个杯子装了一杯水,发现杯口有点小,我凑上去用舌头喝不着。于是,我就去拿了一个盆子,把盆子装满水,小心翼翼地把那一盆水放在桌子上。
我如饥似渴地学着猫,先把脸靠近水面里,再把舌头伸出来,我的舌头抓了一点水,又把舌头缩回去,就一直重复这个动作,喝了一会,感觉水的味道还是这么无味,没有一点变化,我又想了想,觉得可能是我的动作没有像猫一样,‘快、准、狠’,我于是又重复着那个动作,先把脸靠近盆子的水面里,再飞快地把舌头伸出来,缩回去,但还是没有感觉到水的味道变了,我正困惑着。
突然,妈妈从房间里出来,看到我就问:“你在干什么啊?”我说:“我在学猫喝水啊。”妈妈又问我为什么要学猫喝水,我就把我观察到的和我的想法原封不动地讲给了她听。妈妈听了,捧腹大笑。
我现在长大了,学猫喝水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这就是我的童年趣事。
【篇三:舟过安仁改写短文】
一天,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在安仁县旁的小河旁,欣赏着安然美景,高大的老树头下一片片绿荫,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茂密的树叶里不时传来小鸟的叫声,阳光洒在湖面上,鳞光闪闪,湖水依然是那样的清澈,可以清楚的看见湖底的沙石,杨万里陶醉在其中。
突然,远处的河面上出现了一叶渔船,上面坐着两个小孩子,一个穿着红色的背心,另一个穿着白衬衫,船桨和竹篙在他们手中摇来摇去,任凭汗水从他们脸颊流过,尽管他们是那样辛苦,渔船仍然行得很慢。忽然,一个孩子眼睛一亮,想出一个好办法,小孩把竹篙、船桨放回船舱,拿出了一把伞,张开高高举过头顶,杨万里看见这一幕,心想:现在既没有下雨,又没有太强烈的阳光,他们为什么要打伞呢?这使杨万里追上渔船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伞呢?现在没有雨,也没有太强烈的阳光。”儿童天真无邪的回答:“我们的船没有船帆,用伞当船帆,既轻松又快。”杨万里恍然大悟,他不由得佩服起儿童来,于是写下了一首《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令人们十分喜爱,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