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相关作文

【篇一:信念的】

我一直认为,信念是实现目标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或是说,前者是后者的灵魂和基石。

没有信念的生命,不是完美的。正如没有灯的道路,是昏暗的一样。

卡耐基办公桌上的牌子给人启示,那启示是如此深沉。他是这样写的:“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衰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是的,每个人都需要信念,它指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和憧憬。每个人的信念都是纯净的、美丽的、无暇的。正是有了信念,我们才会去实践行动。因此我才说,信念是实践的灵魂和基石。

数算一下历史上成功成名的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的信念。信念可支撑着人闯过一切困难阻碍,最终达成自己的心愿,完成自己的目标。

秦始皇为何能够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靠着信念。当然,我们不能忘记他的才华和能力,不能忽略了许多文人志士的辅佐。但若没有坚定的一统天下的信念,面对一次次刺客的暗杀,面对其他六国的威胁以及国内的明争暗斗,他又怎能坚持住自己的立场?这一切,靠的就是信念。

我想很多人都读过《红岩》这本书,就是没读过也应该知晓一二。那些爱国人士,在那样的环境,面对那样凶狠的敌人,面对一次次酷刑和威逼利诱,他们为何能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是信念,还是信念。是对未来光明的渴望,对狂风暴雨后黎明的期盼。

多少年,多少岁月,多少人用自己的信念,谱写出一曲曲悲歌、挽歌、赞歌以或壮美的歌。我们无法忘记,信念给弱小的人类带来了如此大的力量。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衰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再次回味卡耐基办公桌上的牌子上的话语,我突然想到了现在。

“众志成城,重建家园”,当我看到电视上那醒目的标题时,我感动。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信念,有信念,就一定能胜利。人生需要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信念。

是的,我们需要信念!

【篇二:道法自然】

千百年前,老子骑驴离去,给我们留下清淡渺远的背影,如水墨画,唯美却不着痕迹。然而他的思想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中,始终熠熠生辉。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多么奇妙的词句,让躁动和迷惘的心马上就找到了归宿,安静下来。你瞧,眼前是一般巨舰,稳如泰山他停在岸边。任你呼天抢地,耗尽全力去推它依然纹丝不动。你气恼,你失落,最后你离开。然而有一天夜里,春水忽然生起,带着无尽温柔袭上岸边,那巨舟却是像安下了心,静静随春水而去。你无限惆怅,只望着它那自然随性的背影,心想早知如此,又何必白费那么多力气。

这是万物生息,玄妙无比的大自然,没能什么是你可以逼来的。三四月飞花,六七月落雨,九月大地澄澈金黄,最后迎来一月安静温柔的雪意。一切都是那么唯美惬意,急不得,逼不得。

却总有人不懂这道理。

秦王嬴政恢宏一生,留下“千古一帝”称号,却守不住他辛苦得来的天下江山。他逼尽了天下人,最终也逼死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可他不懂。他逼着天下人给他堆起万丈荣华,心安理得躺进华美陵墓,以为功成名就。然而帮朝终究短暂寿命,暴政而亡。

几百年后,李氏天下来临。他们是老子的后代,他们依旧记得那句“道法自然”。于是有了贞观之治,有了开元盛世。然而等他们终究忘了老祖宗的话时,悲剧毫无疑问的再次重演,李氏天下依旧崩裂。

历史终究是历史,离我们太过渺远。我们现在,依旧是这样躁动不安的社会。父母是爱孩子的吧。他们终日为孩子操心,操心完升学又开始着急找工作,工作找到没两天年又开始担心找不到人生伴侣。当然,这爱意没什么不对,但连这种纯粹的爱意中都包含这么多急切与逼迫,又何况社会上俗人施加的那么多沉重压力呢?现在这个社会多么让人累啊,连爱都成为一种负担,更别提“漠然”,甚至是“恨”。

对于这样一个竞争有如吃饭般平常的社会,“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图景对于人们来说,好像是太过奢侈的希望了。

那么便看看窗外吧,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春日采薇,夏季听雨,秋日放歌。冬雪来临,在一片温柔的静谧无声中感受来自天空的轻声问候。或许这么多光景中,有一种你会喜欢,或许总有一种伤感的怀念突然袭上你心头――那是对曾经纯粹自然的世界古老而深刻的想念。

【篇三:谁能道尽那丝悲凉无奈】

阳光明媚,绿树之下,我独自坐在石凳上,手里捧着从图书馆借来的《隋唐演义》细细品读。我翻开下一页,“玄武门之变”几个粗体字映入眼帘。从小说、电视剧中我也知道,这是李世民能登皇位的关键之战。可是兄弟相残,骨肉分离,他的心情究竟如何?我陷入了深思……

眼前一黑,只觉身体在往上飘,再醒来,四周一片混沌,眼前是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之中有一些画面,像电视剧一般古装打扮,众多武将在商议事情。

“这是李世民的内心深处,这是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现在的你可以与他对话,可以去感受你想要了解的一切。”一行字浮在镜子之上,我开始了与千古一帝李世民的对话。

“做出这个决定,你真的忍心吗?”我的声音在李世民的心中响起。

“谁?”李世民立即暴喝出声。

“别误会,我在你的心里,你可以跟我心灵对话,其他人听不到,我没有恶意,只是想跟你聊聊而已。”

“王爷!”一些侍卫冲了过来。

“无妨,出去!”李世民摆了摆手,让他们出去。

“你想和我说什么?”侍卫出去后,李世民问道。

“你忍心吗?”一句话让李世民一阵沉默。

“我不杀他,他就杀我,为了活下去,我别无选择。”他的无奈话语令我沉默,我不再出声,只是静静的看着。

镜中,士兵在撕杀、武将在拼命,李氏兄弟在决斗。横尸满地,一个个士兵倒下。李元吉丧命于秦琼等人的刀剑之时,李世民的剑刺入李建成身体之时,我还是发现了他的手在颤抖。“哥!”李建成倒下时,李世民的泪也滑了下来,这一声呼唤道尽了他心里的伤悲。

“现在你后悔吗?”我的声音再次在他的心中响起。

“再恨、再怨他还是我的大哥,可随我征战多年的将士也都是我的亲兄弟,我不想这么做,但又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我以及我手下兄弟,甚至天下百姓的唯一出路。”一阵沉默……

“我想,我明白了。希望你能做一个贤德的皇帝,后会无期。”沉默过后,我与他道别,深深看一眼镜中李世民怀抱李建成痛哭的画面,我的身体渐渐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再次醒来,阳光依旧,手上的书依旧,四周的一切依旧,唯有再看到“玄武门之变”时,我的心情不再依旧。

【篇四:秦始皇兵马俑】

今年暑假,我去了陕西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有好多朝代、国家的都城都定在长安,经历了帝王兴衰,朝代更迭,虽然昔日的繁华早已淹没在历史中,但还是有不少名胜古迹。其中最最有名的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一进大门,眼前就是一尊秦始皇雕像。他威严的面孔,不禁让人联想这位始皇帝生前的权力与威风。即使他已经死了,还留下这样让世人震惊的兵马俑,真是不可思议。

兵马俑分一、二、三号坑。一号坑是规模最大的,它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比两个足球场还要大呢!我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里走,忽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个极宽敞的大厅——秦兵马俑一号坑!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接着我立刻惊喜万分地向俑坑冲了过去。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挤到了最前面。

“哇——!”当我站在高高的观赏台,鸟瞰整个一号坑时,我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实在是太壮观了!一排排棕色的兵马俑排列在眼前,像一个巨大的方阵,就好像当年秦国那百万兵马在朝我们整齐划一地走来。一直延伸到很远,几乎看不到尽头。虽然有些兵马俑缺胳膊少腿,有的没了头,但是当你观望他们的时候,心里还是激动无比。这么多1:1制造成的兵马俑,千千万万个表情各不相同却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兵马俑毫无遮掩地在你眼前一展无遗。我心潮澎湃,左看看右看看,这可是我期盼了许久的兵马俑啊!今天的亲眼所见,比书上的,照片上的雄伟很多,更加震撼人心。我站在观赏台上,久久不愿离开。

参观完一号坑,我又去参观了二号、三号坑,更加近距离观察了兵马俑以及他们的传奇故事,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秦王朝以及秦始皇那传奇的皇帝。直到太阳快落山了,园区要关门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离开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篇五:朝坐落花间】

立夏时节,牡丹花下,莺啼燕叙,春又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辰之行,薄雾低垂。

是连绵山势环绕中酿造的微醺的水汽,是百年风雨飘摇中绝世独立的历史底蕴,让这座与世隔绝的古镇得以保存这般千帆过尽后的宁静致远。风声在耳畔低语,携挚友在琅環福地踏歌而行,望春和景明,步行景移。在鳞次栉比而又掩映在姹紫嫣红中的古宅里一一穿行,探求古人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禅意生活;亦能在不经意走过的门槛两边触摸那偶得的斑驳佳句—“朝坐落花间”。

午之行,浩浩汤汤。

你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逐鹿中原,统一中国;你又是遗臭万年,万人唾骂的秦王嬴政,苛捐杂税,生灵涂炭。而在《秦》的舞台上,在一个世人不曾走进的你的心灵世界里,我们领略了你作为一代君王开创山河的心路历程。生逢乱世,你运筹帷幄;统一中原,你尽心竭力。百姓憎恶你徭役繁重,长城万里尽埋忠骨;万人唾骂你残酷暴虐,史书之上血迹斑斑。而你,始终不言。

你的形象在历史的年轮里历久弥新、褒贬不一,却终不见那盛世朝歌下那方柔软的帝王冢。

暮之行,不负韶华。

这片土地那么美,有“万国衣冠拜冕旒”,有“钟南山色入成秋”;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红色革命红旗飘扬;有华山怪石嶙峋、华清池水光潋滟,更有凉皮肉夹馍香气诱人。这里怀古与青春俱扬,这里人文与风景俱佳。

“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少年游时终有尽,研学路上一路繁花相送,在朝九晚五中重拾一份少年时光,朝坐落花间。

归去来兮……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