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要有自己的见解】
有一位哲学家拿着一个假苹果去问学生,班里大部分同学都说是真苹果,只有三个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其他同学难道看不出来那个是假苹果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独立思考只是人云亦云的跟别人回答,那三个学生都有慧眼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在亲自观察之后,才说出答案。
现在这样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了,就连最简单的买东西,很多人都开始盲目跟风了。先看看别人买什么,那个牌子的,自己才会去买,或者是听别人说这个牌子的好,大家都来买这个,有几个消费者真正有自己的消费观。生活中是这样,学习中也是这样,不善于思考,是现在许多学生的一大通病。
经常会有人这样想,很多知识都已经研究出来,我们只要记住结论就行了,又何必费力的验证,想方设法的推翻,这样不是太浪费时间了吗?
可是,我们要知道,现在很多人们已知的答案,都是前人在科学技术落后,学识有限的范围内,通过几代甚至几十代科学家努力研究出来的,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去独立思考。
作为学生的我们,独立思考更是一个关键性的品质。在学习中,如果一遇到困难就去问别人,或者是跳过,而不是独立思考,我想,尽管在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所以独立思考是我们必须拥有的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目的就是在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虽然高考不考,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因为它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会有正确的答案。
【篇二:以努力为主题的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月了。我们即将迎来月考,久斋大家庭中的每位学子,都在抓紧时间拼搏奋斗,励志笃行。
在每日午后都能听到负责讲解的同学们为大家细致地解读《论语》,对于孔子的思想,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用辩证的角度去继承儒家经典,做到批判继承,有所发扬,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培养大家的文艺气质。
校园贷,作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在本周的安全教育上得到了充分的讲解。讲解的同学告诉我们,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那些放贷者依靠着学生攀比的虚荣心以及他们淡薄的法律意识,大肆钻空子,从中获利。作为高中生,也不应该认为这种现象与自己无关,应及时加强防范意识,同时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充分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要爱慕虚荣。不要让万千学子还未腾飞就已经折断了翅膀。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轻松的体育课加以调剂。老师带领大家热热身,练习了足球头球的一些基本动作。同学们在体育锻炼中,舒展了身体,调剂了心理压力,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体质,为接下来紧张的学习打下基础。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可品尝。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踏踏实实一步步前行,平时的学习生活可能很枯燥,但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辉煌的成果。我们在努力着。
【篇三:碎片化生活】
如今的人们都在过着碎片化的生活:报纸有着多板块的内容来吸引不同的读者,同一个软件有着不同的配置来适应不同的用户,一个人可以在不同情况下装出不同的性格。
导致碎片化生活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态度意识的多样化趋向。有的人们喜欢阅读明星娱乐,正如有的人们喜欢阅读文学诗歌;有的人们喜欢简便有效的软件,正如有的人喜欢功能丰富内容新颖的软件;有的人喜欢恬静温柔的你,正如有的人喜欢率真坦白的你。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碎片化的生活对于新新时代的我们有好处也有坏处。
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根据消费者消费观的不同商家往往向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推荐。顾客口味的巨大差异使得各大奶茶店对甜度的把控严而又严且针对于各个顾客;顾客审美的巨大差异使布商制造出许多同款不同色的商品;观众的巨大喜好差异使得影视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碎片化的生活也为我们产生了许多的麻烦。因为碎片化的生活,人们只会在空余的时间里拿起手机,不经过大脑思考就随意相信网络上的经过“加工”的新闻。因为碎片化的生活,金华日报早在几年前就推出“文娱BBS”板块,文字嬉笑怒骂、针砭时弊;此后又推出“文化。见地”版面,倡导进行“感性评论”。但在纸媒过于推崇“碎片化”的写作模式、迎合“网络化”读者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会造成读者整体思维的“碎片化”,使其缺少逻辑系统的支撑,这对于长远发展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我作为一名新新时代的青年对碎片化的生活的便利深有感触,但又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感到担忧。新青少年的成长正在被碎片化,他们的思维正在被碎片化,这对下一代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我认为遇上碎片化生活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碎片化生活所导致的进步与发展是我们应该保留的,但碎片化生活所导致的初心丢失也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篇四:我是小小理财师】
“生活就是理财,只要用心观察和勤于思考,肯定会少花钱多办事。”
——包桉榕
我妈平时总在我耳边念些“柴米油盐”经,所以,也让我早早就变成了“小财迷”。我这个“小财迷”呀,一向善于精打细算。
这不,那天早上,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我们直奔肉铺。妈妈看中了一块排骨,看上去骨头不大,肥瘦相间,很新鲜。一问价,净排骨要40元1公斤;带肥肉称要24元1公斤。肉铺老板说:“净排骨骨头小、肉质嫩、口感佳,清汤炖藕拌辣椒、放芫荽做调料;红烧排骨加生姜搭配都是美食,又好吃又吊胃口!”哈哈,被老板这么一说,真让人胃口大开。妈妈被说动了,连连点头,指着净排骨就说来一块。老板一听,乐呵呵地就要动手装排骨了。
“等等——”这时,我及时拉住了妈妈。我认为净排骨单价太高,想看看怎么才够划算,就多了个心眼儿,让老板把净排骨和肥肉分别称了称,净排骨重4公斤2两8钱,肥肉重2公斤3两3钱,总重6公斤6两1钱。我计算了一下:照老板说的价格,买下净排骨要花171。2元,带上肥肉只花158。6元。也就是说,要是两者一起买的话,随着物品单价的降低,称的东西重量虽有所增加,倒反而可以节省12。6元,我们不仅可以吃到排骨,还可以把肥肉带回家。相当于花了尽量少的钱,倒多得了肥肉可以炼成油。想到这里,我力劝妈妈,要她买下带肥肉的排骨,并给她分析起来,妈妈觉得我说得有理,就叫肉铺老板将净排骨和肥肉一起称好,拎着回家了。那天,我们一家人吃到了可口的红烧排骨,那块肥肉还炼出了1。6公斤多的猪油。我们用它炒菜、做汤,吃了好多顿还吃不完。
生活就是理财,只要用心观察和勤于思考,肯定会少花钱多办事,这就是我——一个“小财迷”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