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终于读懂了】
一个测验的失误,真的抵不过从前的“丰功伟绩”?一开始跑在前头,就一定不能落后?
前一天老师布置背记《隆中对》的字词,我记得并不是那么好,满分150分,130分合格,而我只有124分,虽然没有合格,却也不算差,我并没有在意。放学回家,“咔嚓”我拿着钥匙,正打算打开门,门却开了。
母亲轻柔的脸,今天不同于以往的笑着迎着我入门,柳眉皱在一起,如墨的水眸,投射了一股浓稠而饱涵深意的眸光,像是粘腻的芝麻糊,梗在喉头,吃不了,咽不下。只能任由那种溺毙的感觉将我包围。忽而母亲击穿了这寂静,“你的语文什么时候这么差了?还搞了个不合格过关?手机怕是留不得!”母亲接过我的考卷,那幽深的眸光不曾扫视过上面的一字一眼,只是死死地凝聚在那鲜红的数字上,久久不曾动摇。我抛开那所谓的不合格,用力的拧开家门,奔了出去。
小区的椅子凉凉的,让我不禁想到我书房椅子上母亲垫的软垫,月色苍白孱弱,林立的琼楼玉宇间无处不透着一种无力感。连路灯也被感染,似乎忘记了它点亮星城的使命,淡淡浅浅,还不及母亲给我挑的小夜灯。秋风肃杀,仿佛是那十二月的朔方,硬要将我逼到家门口,将我推到家里。
房间外,听到母亲开着嗓子在通话,“我家女儿可优秀了,可就是不稳,成绩跟个过山车似的,我这心啊,也跟山车一样过啊!都初三了,我是真的怕她失常发挥,唉!”我没有走进她房间,悄悄的挪到了角落里,母亲那水眸,映在了心头。我仿佛读懂了那眸光,那眸光像极了分子的核外电子层,有着一层不满,有着一层失望,其余都是那浓醇的忧思。
一丝一缕,相互缠绕,织成了小书桌,绣出了文理,编成了那盏小夜灯。那艳艳的124,此时显得分外刺眼,尤其是在那用母亲期望的眸光织绣的璀璨未来面前。
【篇二:我变了】
对于我来说,光阴就像那急匆匆的流水,不会因不舍而回头。随着那流水一点一滴的逝去,我的一切也都在这水流中变化了。
回顾我小时候的照片:一张肉嘟嘟、红通通的苹果脸,一双炯炯有神的“水”眼睛,小俏的鼻子,一张粉嫩嫩的小嘴巴。整体样子让人一看就有一种想抱一抱的冲动,再加上,小时候的我可是出了名的“乖宝宝”!哪个大人不喜欢又乖又可爱的孩子呢?再看看现在的我,虽说与小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脸上的婴儿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小巧的瓜子脸,一双充满灵气的水眸也演变成了一双有了学识的眼睛,眼神也比小时候更加的犀利了,说话不再奶声奶气,变得坚定严厉了……
长大了,我的模样变了,性格也与小时候大为不同了。
我不再像小时那样想事含含糊糊,做事马马虎虎的了,在现在,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我要求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达到一种将近完美的程度,否则我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感。我也不再继续留恋家的温馨感了,我开始向往学校的集体生活,希望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我变了,变了好多好多,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第一步吧,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依旧深深地、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人,我离不开他们,即使世界的变化再大,我也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