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友情如天】
如果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那么友情就是能够撑起天与地的巨人
——题记
再次听到友情这个词语,我不知不觉想起了多年前的那首歌曲《萍聚》,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是啊!这大概是友情的真谛,朋友总会分离,但带不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友谊。多年后再回顾起来,也可以笑一笑,笑看人生的友谊,对人世间的繁华便有了敬重。
时光一去不复返,可唯一带不走的就是友情,人生难寻知己,也难寻友情,它是邓丽君在深情而唱的那首《我只在乎你》,“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它是白居易深情而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它还是纳兰性德和好友顾贞观相守的一份不可替代的友情。
金钱和一切物质买不到友情,庸俗追逐名利的人得不到友情。友情如天,大概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吧!例如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他们的故事被后世的人们广为流传。
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乌衣门第的家庭,父亲是宰相,由于当时清朝和汉人不来往,藐视汉人,而顾贞观是汉人,可纳兰性德不顾一切与他做知己,在那时,顾贞观初次到京城,不宜当地的风土,于是纳兰性德在自己家的宰相府盖了间茅草房供顾贞观居住,在朋友有难时,有苦时一起承担,在朋友快乐的时候,一起分享。
蓝天可以带给人自由,白云可以带给人幸福,大海可以带给人宽阔的心胸,而友情可以带给人无限的快乐。如果生活中没有友情,那就如同天地黑暗,如果生活中没有友情,那就如同灿烂的星星散失了光亮。
【篇二:伴我走过青春路的纳兰性德】
读书时,那本《纳兰词》深深吸引我的注意,让我注意到你—那位“清夜一灯明,明灯一夜清”的纳兰性德。
通过这本词集,以为你只是一位拥有儿女情长、多愁善感的贵族子弟诗人。可惜我错了,通过你的“山一更,水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故事使我阅读到你是一位拥有爱国情怀的精忠报国之人,为大清朝的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你跟李白一样拥有为国效力的情怀。稍显不同的是,李白的情怀表现与诗歌和舞剑上,你的爱国情怀却在史书、诗词和战场上。
你的生平如同是一本激情的清代小说,你的精神更是深深吸引我。早期的你身为江南少爷,却不肯“皆一时俊异,于是所落落难合者。”当时,大清等级制度严峻。身为满洲正黄旗,却愿意与包衣者为友。例如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反观我,为了一己之私,特意去讨好或者跟着哪位同学要好,甚是惭愧。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而你却发奋努力练习书法,不像我,掌握一点皮毛就洋洋得意、沾沾自喜。
总之,谢谢你,纳兰性德,因为有你在我的青春花路上,是我不断的提升自己。
【篇三:恰如三月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朋友送我的书签,上面正是纳兰容若的一句词。想起了那位一生恰如三月花的公子——纳兰容若。
安意如说:“细度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才开始慢慢了解纳兰容若。那是一个三百年前的男子,通过他的经历,他的诗词就是这样慢慢的走到了我的心底,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让我对他又爱又恨。
纳兰容若天资极好,十七成为诸生,十八参加乡试,二十二就赐进士,伴康熙,成为一等御前侍卫,其父明珠更是权倾一朝的首辅之臣。但是容若恐怕也是心知肚明,自己的御前侍卫只是皇帝的摆饰品,是用来牵制父亲的政治牺牲品。“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便是他的真实写照,却只能发出“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感慨,成为惆怅人间的红尘过客。
温文尔雅的公子身边定会有几位知己,便像“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所说,顾贞观这面镜子映照了容若对于友情的诠释,为了朋友甘愿憔悴费神,甚至毫无怨言。
他曾救吴汉搓只是因为顾贞观,且又为了他去求其父明珠,故事吴国公子挂剑留徐,以示信义,被后人称之为一诺千金,其实他的所为才像那位贵族公子吴季礼。我极为感叹,其为爱。
正是因为顾贞观是若容对于感情的镜子,才是顾贞观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若容总是作茧自缚,对人,对事都无法全然放开。“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正是因为若容才放不开吧,对于谢娘,他放不下,而忽视了卢氏;而又当卢氏逝去时,他才发现他亏欠了她多少,而郁郁寡欢。他不懂“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他的人生太完满,就连他的父亲都要在官场里苦苦挣扎,他却可以以高高的姿态看遍人间冷暖,连家破人亡也在他逝去后才发生。这样的他,怎能让人不恨他?
他的一生就像三月花一般,在春光最盛的时候,溘然长逝,在他人生最为完满时体会发现他这一生的不完满。这样的君子,是对这个颓废消沉的王朝的一丝补偿,就像烟火绽放在黑夜中那样的殉烂,最后消弥于夜空中,再无痕迹。恰如三月花,最后不过消失在春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