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需要一份纳兰的心绪】
“瘦尽灯花又一霄”——一句凄美的词,常常令我感动不已。身处喧嚣闹市的我,原来需要的不过是一份纳兰的心绪。——题记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也许,一间竹屋,一卷诗书,一杯香茗,一份闲适,不仅是古仁人之向往,也是现代人之所需。我曾经以为人世间沧海桑田,大起大落,还不如隐退,避世,在山林之中求得几分真理,因为我曾经是那样厌恶尘世的喧嚣,需要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无牵无挂,好一个逍遥自在!
爸爸读懂了我,笑着说我太幼稚。于是,我开始思考:我需要的真的是那样吗?不在这人世间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那我生命的价值又何存?想着想着,我为自己的消极可笑,那不是我所需要的,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失去任何意义。
“少年心志当拿云”,也许我需要的是一份雄心壮志。处在这样的社会,谁不把名誉放在第一位?也许我需要的是爱因斯坦的头颅,牛顿的思维,爱迪生的奇思妙想,柏拉图的精妙哲学,只有凭借一双慧眼,才能助我永远位居社会的上层。我需要这些,只有它们才能让我的刹那芳华,光彩夺目。可“高处不胜寒”是谁写出来的?冷漠,特立独行恐怕也要与这些荣耀如影随形。我恐惧了,我彻彻底底的否定了这些急功近利的需要。
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正在迷茫之时,有一个人走进了我的心际。他手持折扇,衣袖如风,一生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当作毕生追求的信念。他曾经笑傲官场,不惜为民请命而几次触怒龙颜;他也曾经激流勇退,在人间寻求真善美,用千金买下商女的眼泪。纳兰容若如此传奇的一生,留给了后人深深的启示。
人生一世,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即使是纳兰容若,也曾遭逢家变,流落街头,但重要的是心绪。在人生得意之时冷眼看待,却也不失好爽洒脱;在人生灰暗之时,保持一份健康的心态给那些正处在浑浊之中的人们一个震耳发聩的提醒:一份纳兰的心绪,其实是一种更为高尚的人生态度!
读词,有人爱三份易安的婉约,有人爱三分耆卿的淡泊,有人爱三分东坡的豪迈,而我却还需要一份纳兰的心绪,凑成这十分的圆满,殊不知,我已开始解读人生。
【篇二:神奇的换序】
提到换序,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换序,不就是一种修辞方法嘛,有什么神奇的?”那就来看看吧!
1949年9月,国民党特务头子沈醉在昆明逮了90多名爱国人士,并要把他们全部杀死,卢汉将军寄电蒋介石,蒋介石回电:情有可原,罪不可逭。卢汉把电文给爱国人士李根源看,李根源将电文改为: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卢汉把电文给沈醉看过,就将90多名爱国人士放了。换序还能救人命,你说神奇不神奇?
唐代李涉有一首《题鹤林寺僧舍》的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宋代的苏轼看到后颠倒了次序,就变成了:“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大家体会一下诗意是不是变了呢?
一句俗语经过换序,可以形容不同的人,比如关于说话的这四种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口直心快;哪壶开提哪壶——见风使舵;哪壶开不提哪壶——没眼色;哪壶不开不提哪壶——明哲保身。
怎么样,换序很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