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鞭炮】
中国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放鞭炮主要是用于驱魔除邪,现在更多的是吉祥,喜庆的意思。
今天水晶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制作鞭炮的手工课。在水晶老师详细讲解了制作步骤后领到材料的我雀雀欲试想着就5个步骤简单的,不过做了才知道别看步骤简单,做起来还是挺需要耐心的,我不是打孔打错了,就是贴胶带纸贴错了,要不就是卷圆柱体的时候卷太小了把打孔的地方遮住了。下面我把水晶老师讲的步骤告诉大家吧!
第一步简单把大红纸裁剪这24张小长方形样的小纸片,第二步是给小纸片打孔,记住了是要打在小长形靠近一个长边的中间哦!我第一次就打错了打在靠近一个短边的中间了。第三步就是给小纸片贴胶带纸了,一面的两条长边贴上金色胶带纸,反面的一条短边上贴上双面胶,注意了刚才打孔的位置不要贴上胶带纸。第四步就是把纸片卷成一个个圆柱体,发现了第三步双面胶的作用了吧?对就是固定用的,一定注意贴有金色胶带纸的那面要卷在外面!最后一步就是准备一根红绳对折打个节,把卷好的圆柱体一个一个从刚才打好的孔里穿起来,从外向里穿。
就这样一串红红火火的鞭炮就制作好了,小朋友们赶紧回家也做一串用来装饰房间吧!
【篇二:乒乓球复原实验】
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拿了两个乒乓球。
你如果猜它们是两个和平常一样的、圆圆的乒乓球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它们是两个凹凸不平的乒乓球,已经面目全非,完全丧失了功能。谁能“拯救”这两个奄奄一息的乒乓球呢?
于是,我们便开始想办法“拯救”这两个乒乓球。我们提出了用热水泡、打孔充气、反复刮球面、按压凹下去的地方……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最后,我们选择了用热水泡的方法进行实验。
我们倒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把两个乒乓球放进去。你知道为什么还要一杯冷水吗?这是因为要让冷水杯里的乒乓球和热水杯里的乒乓球形成对比一会,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冷水杯里的球一动也不动,而热水杯里的球却慢慢地恢复了原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个个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是热涨的原理,因为球里有空气,空气会有遇热膨胀的性质,它遇到了热水就慢慢恢复原状。
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只要你愿意观察,善于思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篇三:做鞭炮】
今天,我参加了小记者活动。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做装饰鞭炮。
一卷金色胶带、三张红色的纸、一根红绳、一把剪刀、一卷双面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水晶老师便开始教我们鞭炮的做法,我竖起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生怕漏了其中一个环节。
老师一讲完,我便迫不及待地做了起来。我依葫芦画瓢,先把纸一一折好,拿起剪刀,沿着折痕开始剪,谁知这看起来虽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剪起来时歪歪扭扭的,怎么也剪不直,我只好再下点功夫把边剪直。剪好了纸,我就上去打孔,老师让我和其他几个高年级的同学自己打孔,还教了我们打孔的方法,我一看便会,不一会儿,我就打好了洞。
回到座位,我开始粘金色胶带,我粘一张剪一张,这样速度慢,效率太低。后来,妈妈告诉我一个更加快速的方法:把这些纸连在一起粘。这样一次可以粘好几个,效率大大提升,别的同学才粘了一半,我已经粘完了。之后粘双面胶我也用了这个办法,一下子就粘了一半,没一会儿就粘完了。我看着边上那些才只粘了一点的,我心中扬扬得意。接着,我开始把纸一个一个卷成筒状,这下我有些马虎了,你瞧,这个“鞭炮”一头细一头粗,那个“鞭炮”有些贴歪了,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把剩余的几个好好的粘,把前面的几个改一改。终于,“鞭炮”变得两头一样粗,精神了许多。最后,穿绳子。这步我不会,于是我便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了我怎么穿,还给我示范了一个,我看懂后,马上回座位穿,一个又一个,我的装饰鞭炮越来越长,最后,我的装饰鞭炮顺利完成了。
“咔嚓”一声,小鹿老师为我们已经做好了的同学拍了照片。水晶老师还发给我了一个漂亮的徽章!
看着这串亲手做的漂亮的装饰鞭炮,我的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