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过年】
过年也是个传统文化节日。
过年前,妈妈就会给爷爷奶奶和我,甚至许多别的亲戚买好新衣服,一大家子的人还都要加入大扫除的行列,这些都蕴意着除旧迎新。
大年三十那天,人们便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喜气洋洋的对联,尤其到了晚上,门前的灯笼亮起来了,一闪一闪地非常好看。这时,大人们可忙碌了。那些勤劳的女人们开始准备菜,整理桌子,张罗着年夜饭;那些男人们则认真地端上大鱼大肉去祭拜祖先。紧接着会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那就意味着开始吃年夜饭了。可往往听到鞭炮声一过,我们小孩子就坐不住了,什么也不顾地跑到放鞭炮的地方,一个个仔仔细细地在地上找起来,要问我们找什么,当然是那些没有放响的鞭炮啦,等到吃过年夜饭,我们就可以举行“点炮大赛”,每人都是一手拿着一根线香,一手去口袋里掏小鞭炮,胆大的我们把鞭炮直接拿在手里就点上了,然后朝远处一扔,竖起耳朵来听,看谁放的先响,谁又放得最响,这时大人们不会管太紧,只会叫我们放远一些再点,我们却顾着又喊又叫,哪记得啊,要知道,这可是我们除了拿压岁钱外,最大的乐趣了……
一般正月初四之后,大多数人就会去远方的亲戚朋友家拜年,这样的事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后,我们传统的文化节日——过年,就算结束了,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
真是盼望着每一个新年的到来呀!
【篇二:英魂永存】
这个黄金周,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三台山的于谦祠(于公祠),去看看西湖三杰之一——于谦。
一进门,最先看到的是一座祈梦殿。走进一看,一张于谦的画像正挂在上面,笑眯眯地看着进来参观的游人。原来,这里是书生们祈福的地方。因为当时于谦的考试成绩非常好,所以考生们在考试前都会去那里祈福。
在祈梦殿的旁边,就是大名鼎鼎的于谦祠了。在墙上记录着一个“两袖清风”的故事。当时于谦还是一个江西巡抚,进京汇报情况时,没有带什么东西。掌权的王振是一个很贪的家伙,所以陷害于谦,差点让他死在监狱里,但是于谦还是我行我素,并作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再往里走,一座于谦像从容的站在里面,四面都是兵器和铜画像,这里讲述了北京保卫战的故事。北京保卫战是明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于谦带领的明军和也先带领的瓦刺兵队进行了一场异常激烈的对抗,当然,最后肯定是于谦的明军获得了胜利。
他就是这样一个刚正不阿,公正廉洁的人。虽然于谦最后的结局并不美好,但是他的英魂永存于世。于谦,这个令人敬佩的英雄。是他,为了大明王朝奋斗了一生的人;是他,力挽狂澜,一次次将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大明拉回来的人;是他,公正廉洁……
当我们走出于谦祠时,看到了在一旁的于谦墓。太阳在墓上洒下金灿灿的光,风吹过边上的树木,发出了“沙沙沙”声音……
【篇三: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红灯笼,到处呈现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们每个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显得精神焕发,奶奶夸我真帅气,妈妈准备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大龙虾,小炒鱼……我们一家人坐在大圆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胜利,万事如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祝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还给了我好多压岁钱,我的心乐开了花,然后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一齐到院子里放烟花,我一手拿点燃的线香,和爸爸一齐点燃着烟花的导火线,顿时只听到一声“嗖——”烟花飞上天空炸开了,有的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拼写成各式各样的美丽的图案,还有的像一个个漂亮的降落伞,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天空,我们兴高采烈地喊着,欢笑着……
放完烟花,我们回到屋里,坐在沙发上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然后精彩的节目逗得哈哈大笑。
一年就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明天,我们又长大一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