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变化中的红建河】
我居住的社区叫红建河社区,是以红建河命名的。红建河是上塘河的一部分,它的一端连接着胜利河,另一端通向瓦窑头河。每天我都会从它的身边经过,所以见证着它一点一滴的变化。
以前的红建河可不像现在这么美好,那时的河道很窄,河面又脏又乱,一眼望去,就能看到河面上满是人们的生活垃圾。夏天的时候,还有很多绿头苍蝇、青草蚊子来觅食,人们经过这里都会深吸一口气,紧紧捏着鼻子,一路小跑地离开,直到憋得满脸通红,不再看到蚊蝇成群时才敢呼吸。
大约从三年前开始,河道进行了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清除了河里面的淤泥,拓宽了河道,还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来改善河水的生态环境。在河边的告示牌上,人们能看到河流的基本信息和管理责任人,这个责任人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头衔——“河长”。我放学回来的时候,隔三差五还能看见穿着橙色的马甲的叔叔阿姨划着小船在打捞河面上的垃圾。
现在,红建河水面上的垃圾慢慢不见了踪影,水也比原来清澈了很多,那股怪味道也消失了。沿河的岸边铺上了健步道,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到了春天,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木兰争艳,色彩斑斓,很是漂亮!原先河边社区没有像样的公园,大家只能随意地在楼下闲逛。河道整理好之后,建起了红建河社区文化公园,里面有圆形的小舞台,经常会有露天演出,吸引了很多社区里的老老少少来观看。小舞台的对面是亲子游戏区,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来玩。他们钻钻渔网、爬爬堡垒、躲躲迷藏,开心极了。
这就是红建河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可真叫人惊喜啊!
【篇二:这边风景独好】
初春时节,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家乡的美丽春光。
从浮云桥出发,沿着溪畔前行,你会被这一带的景色吸引。溪畔的树木长得密密层层,阳光透过树梢,落下斑斑点点的日影。溪水缓缓地流过,好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映衬着蓝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倒映着拔地而起的高楼。风儿拂过,一波春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波光。
小溪的中心有一个小岛。小岛上,白鹭时而在树木间栖息,时而自由飞旋,时而踏足水中觅食、嬉戏,给小溪增添了乐趣,引得溪岸边人们驻足观赏。
踏着溪畔的健步道,向着花海的方向前进,远远地看见两个大水车在缓缓地转动,溅起一朵朵水花。水花落在郁金香的花瓣上,如同晶莹剔透的珍珠。流水潺潺,仿佛春天的催眠曲。
沿着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往里走便来到花海,顿时,眼前一片明艳。这些郁金香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紫的像霞,黄的赛金……各色郁金香竞相开放,在蓝天、暖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它们有的才开出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还有的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瞧,花海里游人如织,他们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看着眼前这一片花海和驻足的游人,我仿佛走进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真是“人行花海中,如在画中游”。
【篇三:偶遇竹节虫】
蒙蒙的细雨,满天的乌云,苍翠的青山。在这个烟雨蒙蒙的夏日清晨,我和妈妈撑着伞,走在蜿蜒的健步道上。
毕竟乡村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雨水像天空的汗挥洒人间,干脆利落地滑入池塘,好像在教小鱼学拼音,满池塘的“O”。我们正看得出神,突然发现步道边的红色护栏上,有一根裹着雨滴的绿色“树枝”在移动,瞬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竹节虫。我曾在幼儿园课堂上的大屏幕里,和它打过照面。竹节虫生活在热带地区,在江南很少出现,今天却被我遇上了,我可要好好会会它。
我凑近身子继续观察,竹节虫此时应该也看到了我,但它却伪装成一根树枝,趴在护栏上一动不动。不过我早就看出了它的心思,我便也不动,圆睁双目,目不转睛地看着它。
竹节虫在我灼热的目光下,终于开始动了起来。它慢慢地移动起它那六条细长的腿,左边一下右边一下……不紧不慢地爬到钢管下,脚踏在钢管下方一排晶莹透亮的雨滴上,像弹着琴键,演奏一曲悠扬动听的钢琴曲。
竹节虫本以为我们俩很快就会离开,便不与我们玩了。它大踏步地回到钢管上方,继续往前走。迎面爬来了一只小蜘蛛,它们俩谁也不肯让路。折腾了一番后,蜘蛛沿着竹节虫细长的腿,爬上了它的身体,从它另一条腿上滑下来。蜘蛛爬过后,竹节虫便开始很有节奏地踏脚,踏着歌声,学着汪伦送别老友,这无声的告别令人动容。
此时,妈妈又轻轻捏住竹节虫的背,它把小屁股翘得高高的,像一个弯弯的鱼钩。将它放在伞柄上,它快速地往上爬,竹节虫进入了一个游乐园。我们把伞倒过来,前后摇晃,让它坐上了惊险的海盗船;我双手不停地搓着伞柄,又让它快乐地坐起了旋转木马;伞不动时,它又像一位杂技演员,沿着伞骨走钢丝。
最后,我把它放到外婆家庭院里的一棵杜鹃树上,一眨眼的功夫,就找不到它了。可爱的竹节虫,期待下次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