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的阅读】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细细的雨丝滴落在窗户上,水珠顺着窗户缓缓滑落,我的心也随着水珠缓缓的平静。
暖黄色的灯光洒在书页上,我正兴致勃勃的在阅读,刚读了个开头,便听到手机发出“滴滴”的声响,本不想理会,继续沉浸到书的海洋中,谁想,手机见我并不理会,竟再次发出声响,我有些开始躁动了,眼角不经意的瞄了一眼,只见手机上写着“《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我好奇的点了进去,标题上写着《中国诗词大会》武亦姝再次成为擂主,我不禁为武亦姝的能力而感到震撼,同时更多了几分钦佩,我应该向她学习,于是我关闭了手机屏幕,继续阅读。
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我的心也随之波澜起伏,听见窗外的滴答声也越来越大,不禁向窗外看去,此时的雨已经从之前的淅淅沥沥,转变成倾盆大雨,仿佛它也知道我的心情一般,随着我的变化而变化。此时,手机再次震动了,我的心里涌进了一股莫名的火气,低头一看,原来是同学打电话过来了,无奈,只好接了起来,“喂,哦——-,你这道题不会啊,没关系,我教你好了,这道题关键是先添条辅助线,再证明……”。雨声渐渐的变小了,而书上的高潮也接近尾声,“滴滴”,我的耳边听见了那既熟悉又陌生的铃声,于是打开手机,查看了QQ,竟然只是群里无聊,他们在瞎聊天罢了,我放下手机,直到我把这篇文章读完,手机仍不停地在响。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以前的传呼机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所有的事情原本一气呵成,却因为互联网的影响,全部变得碎片化,被分割,断断续续,无法连合。
雨,仍旧是淅淅沥沥的下着,而我的心情却不再如之前那般平静了……
【篇二:电话家族】
我们家有一个电话家族。瞧,他们的脑袋又凑起来了。他们分别是谁呢?让他们逐一自我介绍吧。
首先是一台样子很旧的传呼机:“大家好,我是传呼机。我有着黑色的外衣,清晰的屏幕。主人只要带上我,随时都能看到别人发给他的信息。可是,我也有缺点,就是我不能够拨打电话。每一次,主人都要跑到电话亭去回电话,很麻烦。”
家庭电话悠悠地开口了:“我是一台电话机。荧光的键盘和圆弧的‘耳朵’是我最大的特点。我可以接听、拨打电话,还有回拨、重拨等功能,是家族里必不可少的一员。但是我体形庞大、携带不方便,所以也只能‘在家留守’了。”接下来发言的是小灵通:“我是小灵通。我具有家庭电话的优点,可以接听、拨打电话。我的身材小巧玲珑,非常适合随身携带。但我功能不全,常常信号不好,所以有时会耽误事。”小灵通非常惋惜。
这时,衣着华丽的手机开口了:“我的名字叫做手机。我可以接听、拨打电话,还能收发短信。不仅如此,我还能拍照、放音乐,甚至还能上网以及在线观看奥运赛事呢!因为我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又能够随身携带,且功能强大,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我。”
听了手机的介绍,其他成员纷纷赞叹:“手机你真棒!”传呼机听了,觉得自卑起来:“唉,我真是没用啊!”家庭电话、小灵通也感到难受。手机连忙安慰他们:“大家不要觉得难过。因为我们电话家族在进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我呀!你们都是家族进步的见证人,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是呀,我们都是见证人。”“对,没什么好难过的!”大家纷纷转悲为喜,不由地觉得骄傲起来。
是的,电话家族在进步,这难道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吗?
【篇三:心灵的“碎片”】
曾几何时,移动便捷的互联网替代了老式的传呼机,无时不刻地将人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哪怕是许久不见、相隔异地的朋友,也能随时问候一声:“吃饭了吗?”而迅速拉近距离。是的,我们的生活正不断碎片化,碎片化的生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便利,亦有心灵的距离。
每个人在网络上都有一张虚假的面具,通过它,我们可以大胆说出平时里潜藏心底的真实想法,可以做平日里不敢做的事,而后渐渐迷失自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随心所欲,实质上他却被碎片化的自己吞噬了,没有了日常的约束和规范,彻底被自己的欲望击败。
碎片化的生活带来的不仅只是释放内心的恶意,更有可能拉开人与人心灵的距离。
与碎片化的交往相比,曾经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和嵇康的友谊是如此的令人感叹,虽然他们因为政见不同而断绝了交往,但嵇康认为山涛是值得子孙信赖和依靠的人,他们的友谊如同拍击礁石的海浪一般,潮起潮落之间,政见和私交泾渭分明,与当今的碎片化交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今,碎片化的生活让我隔着屏幕,无法得知他人内心所想,也无法判定他对我的真实看法,为本是坚固的友谊埋下了名为猜疑的种子,寥寥数行的聊天记录,也不时因对方的突然离线而断开,这一切给了我极大的不安全感,正如同那些行走在钢丝之上的演员,不知何时便摇摇欲坠,这样一来二去,本是熟识的朋友,也变得形同陌路。
碎片化的现今,网络诈骗和电话骚扰层出不穷,人们不得不在交往的过程中带上面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正是这份不稳定与不安全感如同碎片一般的虚无,心灵的距离在碎片化的网络里仿佛没有了衡量的标准。
所以,网络的碎片化带来了心灵的碎片化。培根曾说过: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片荒野。愿网络的碎片化不会拉开人们心中的距离,愿我们在这繁华的世界中找到各自的知音。
【篇四:改革开放的变化】
时光飞逝,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科技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0年后的今天,7亿多人脱离贫困,13亿多人过上小康生活,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0年前,很多穷人一日三餐都吃不饱,有了上顿就没了下顿,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白米饭,就算很奢侈了。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挤着一间30平米的宿舍,睡着一张1。2米的床,穿一件衣服,可谓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而现在,人们吃得饱,穿得好,餐餐都是大鱼大肉,天天都有新衣穿,我和爸爸妈妈住的是159平方米的套房,各式各样的家电应有尽有:液晶电视机,饮水机,空调,烤箱,微波炉……坐在电视机前,轻轻按动手中的遥控器,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眼前就能呈现出高清晰度,流畅的电视节目。
中国的科技也正迅猛的发展着。以前,要和远方的亲友联络,得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后来有了固定电话,传呼机和大哥大,现在有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功能用途多,而且方便快捷,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行遍天下:QQ,微信随时聊,不管相隔多远,一个视频聊天就能马上通话见面;坐公交车,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骑共享单车,扫一扫二维码;肚子饿了,去餐厅点单扫一扫二维码;收快递,扫一扫二维码;逛商场不用出门,点开手机淘宝,选中自己喜欢的款,加入购物车,网上支付,过几天快递就能送货到家,真是方便极了。智能手机,让如今的社会成为了掌上的迷你世界。
如今,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瞧!田间那条宽2米的泥泞小路,现已修成了宽20米的沥青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生态公园里的新鲜空气,足以让人忘记疲惫,依山傍水的亭台楼阁宛如仙境一般,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
走进校园,原本是凹凸不平的水泥地操场变成了靓丽柔软的塑胶操场,操场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器具,供同学们运动、锻炼身体。足球场、篮球场,到处洋溢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声。教室里,一张张破烂的桌椅变得崭新,一块块触摸屏的高科技白板教给同学们丰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