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冲锋号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冲锋号》这部电影,令我十分震撼,对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所景沉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红军王虎随八路军一起出征,经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胜利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让我感触颇深。当我看到八路军战士不顾伤痛,放弃最后一支麻醉剂,让给小孩子用时。我不禁暗暗赞叹,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何等的舍己为人,何等的为人民着想!试想,如果没有麻药,现在有几场手术能顺利进行?可红军战士做到了,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身体的疼痛,刺骨的摧残,这就是毅力,就是与人着想的最高境界!
当我看到战场上,子弹乱飞,而司号员不顾危险,挺身而出,坚持吹号,誓死不卧倒之时,我的眼角湿润了,什么叫顽强拼搏?什么叫严守纪律?什么叫坚持斗争、誓死不休?八路军战士用他们的行为向我们做了最好的为诠释。号声是一个军队的灵魂,而司号员是一个既光荣又能危险的职务,但八路军的司号员刚强、勇敢,直接提升了士气,生死关头,临危不惧,给了全军希望。这是多么尽职尽责!
当我看到王虎收下老乡赠送的酒,连长狠狠地训斥了他,并责令王虎给老乡之时,我的内心顿感升腾,廉洁清明,不收百姓一针一线,这就是一个部队乃至一个民族所要坚守的品格。自食其力,不依赖他人。记得在锦州毛主席曾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可我们的战士一个也不拿。”面对重重诱惑,八路军战士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也正因如此,八路军才会深得民心,取得最终胜利。
当我看到八路军巧用计谋,英勇无畏,飞夺泸定桥之时,我对八路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军队,要想打胜仗,光有勇气与信心远远不够,还需要智慧,俗话说:“兵不厌诈”。八路军战士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灵活应变,机智对敌,让敌人误以为是友军。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想看,冷静分析,迅速应变,严密思考,缺一不可,这种遇事不慌的能力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国民党军仗着泸定桥天险,狂妄自大,可八路军个个都是好汉,全都争先上前,为国捐躯,最终打破了不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鲜血染红了泸定河畔,阳光照亮了胜利的五星红旗,如此铁血队伍,有谁不敬佩?
通过观看电影《冲锋号》,我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真理,体悟到许多美好的事物,受益匪浅。
【篇二:追袭】
黄昏,小村子正在享用最后一点光明,村口的河面上,一艘渔船停泊在河心。船上,小嘎子正兴高采烈地打渔,镶着花边的白云飘过,偶尔有钓上鱼时的笑声传来。
刚刚打上一条鱼,小嘎子眉开眼笑,可是,一声尖锐的枪声打破不易的寂静,小嘎子先是一愣,继而抬起头,望向远处鬼子的碉堡,脸上担忧的神情一览无余。
河岸上,子弹呼啸着,鬼子的大本营也起了大火。浓烟四起、天色昏暗,小嘎子什么也看不到,但可以确定的是,鬼子已经发现了八路军,哨声连连,狗吠不止,小嘎子面色凝重,为八路军战士祈祷着。
一群人冲出碉堡,追向八路军战士,八路军战士向小鬼子扔了一颗手雷,顿时岸上飞沙走石,弹片横飞,沙土笼罩了整个河岸,小鬼子才略微停下了脚步。
“咚”八路军跳入河中,小鬼子这才把注意力转到河上,小嘎子暗呼不妙,也“咚”的一下,跳入河中。过了一会儿,小鬼子仍在扫射河面,小嘎子的船旁,一个脑袋露了出来,原来是游击队员老钟叔,老钟叔迅速爬上船,摇动船桨,可刚摇几下,小鬼子就发现了老钟叔,“砰”,老钟叔左肩一斜,显然中枪了,可他按住伤口,踉踉跄跄地准备跳入河中,但是,小鬼子不给老钟叔机会。“砰”又是一枪,他的身躯摇摇晃晃,终于“扑通”一声,跌倒在船上。
船体一晃,带出层层涟渏,冲入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