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假期生活】
寒假的两个月,我在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度过,那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幽静小镇,风景宜人,山河秀美。
人们很朴实,秋收之后,都已经开始准备过年的事宜了。乡下比城市更加注重春节的礼仪,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也是要收拾收拾家,买上新衣服,来犒劳犒劳辛苦劳作一年的自己。还有为出远门打拼事业的儿女,让他们温馨的回家过年。一年未见父母的孩子,这时也是更高兴。小孩子们喜欢跟我玩,争先恐后的跟我讲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会给他们带回来什么好看的新衣服,新奇的玩具,好吃的糖果。
全家人都在为远归学子,儿女,父母回家做着准备。带着他们心中的那份思念、幸福、期盼,为过年做着准备。
快过年了,挨家挨户开始杀猪啦,大家都会来帮忙,男人抓猪杀猪,女人烧水做饭,孩子们则满院子跑,等待着开饭,只有过年能吃的杀猪菜。
年三十,远方归来的人们到家了,全家人坐在热炕上,热闹的吃着年夜饭,有人哭诉着生活的不易,有人欣喜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想要的新衣、玩具、糖果,老人见到了分别一年的子女。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守着岁,12点一起放烟花,庆祝新的一年。
春节,大家会提着礼物,来探望亲戚,聊聊家常,让见过世面的旅人说说他们所看到知道的世界。孩子是非常开心的,大人们他们压岁钱,但大多数孩子都会被父母以暂为保管之名克扣吧,哈哈!
年后,归来的人们又要走了,有些人会选择留下,也有的会跟着发展比较好的人,一起重新踏上旅程,又要分别一年,也又是一年……
【篇二:年味儿】
过年的感觉真好,它意味着团聚、美食、红包、欢笑、游戏……
乡下的春节格外不同。在我的老家丰城市袁渡镇,就有“过了腊八要杀猪”的年俗。经过农户人家的精心喂养,一头猪一般能长到二百到三百斤,爷爷、叔叔、爸爸……家里的几个壮劳力费了一些气力才把猪杀掉。被宰杀前,猪的叫声让人听了揪心,不过庄户人说“猪羊一刀菜”,不像别的家养活物,鸡鸭鹅可以下蛋,牛马驴骡可以拉车耕地,狗可以看家,猫可以抓老鼠,而猪、羊给人类的贡献似乎就是为了给我们提供美味的肉,因为有了肉香,年味才更加浓厚了。
夜幕降临,奶奶把一年里最重要的除夕大餐“杀猪菜”摆上了桌,大盘的红烧肉、滑嫩的猪肝、猪血、爽口美味的里脊肉汤,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他们说杀年猪曾经是这个小山村最热闹的年俗,是他们小的时候,那个贫瘠年代里每个人最大的满足,过年杀年猪,也是乡亲们一年忙到头最难得、最充实的欢愉!我们小孩子一人端一个大碗,一边听,一边吃得满脸油光、连连打着饱嗝,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只有家乡的年味才最质朴、最纯粹,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年猪、年味儿,就这样沉淀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篇三:家乡的美食】
我的家乡在东北,如果在东北老家过年,那可真是年味十足啊!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美味儿佳肴多得数也数不清,比如说:大馅饺子、小鸡炖蘑菇、杀猪菜、猪肉炖粉条、锅包肉……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东北的特色之一——大馅饺子。
要想把大馅饺子吃到嘴,和面、拌馅这两个主要环节不能少。先要和好面,要把面揉软,并把面揉成一个个小圆球球,接着用擀面杖将小圆球擀成一张薄皮,等馅和好了就可以包饺子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和饺子馅了。我们东北人喜欢吃大葱猪肉馅的饺子,主要配料就是上好的猪肉和葱花。和馅的时候要把葱花切得碎一点儿,而且猪肉也要切得细些,然后放一些调料,最后放在一起拌均匀,馅就做好了。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大显身手了。把擀好的面皮平铺在掌心里,把馅儿放在面皮上,然后把面皮对折成半圆,在中间先捏一下,把面皮固定。然后可以依次从中间捏向两边,或从两边往中间捏,大约捏个五六下,饺子就包好了。
看着胖乎乎的大馅饺子,我想大家早已等不及了,那也得等饺子煮熟再吃。哎!不唠叨了,赶紧把包好的饺子下锅吧。我姥姥煮饺子那可是数一数二的,一个破皮的都没有。十多分钟左右,终于把饺子煮熟了。白白胖胖的饺子可爱极了,咬了一口汁水直流,满口流香,让人回味无穷。俗话说:“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
如果有机会来我的家乡哈尔滨,我一定请大家吃家乡的特色美食――大馅饺子,保你大饱口福,来吧,来吧,我的朋友!快来品尝我的家乡美食——大馅饺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