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相关作文

【篇一:一窗之隔】

窗的一边是温暖的家,窗的另一边有阳光、雨露、暴风雪、甚至会有冰雹来袭。相信大家都喜欢温暖舒适的环境吧?这样真得好吗?

一年前,妈妈带回来两株紫苏。随着冬天的到来,紫苏渐渐地枯萎了,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天,花盆里又冒出了新的小生命。一共有四株紫苏,我们就把紫苏分别种在了两个花盆里,每盆有两株紫苏。两个花盆的紫苏长得一样高、一样茂盛,非常惹人喜爱!

有一天,妈妈顺手把一盆紫苏放到了窗的另一边。过了几天,我无意中发现,里面的紫苏没有什么变化,而窗外的紫苏高度快达到了原本的一倍,杆子也粗壮了很多,同时开出了美丽的紫色小花。天气渐渐地转凉了,窗内的紫苏叶子一片一片的往下掉,而窗外的紫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依然茁壮的生长着。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在经历了几场秋雨之后大家都纷纷地穿上了厚厚的衣服。这时,窗内的紫苏只剩下一根根光秃秃的杆子,还都已经是干巴巴的,一幅萧条的景象。窗外的紫苏叶子这时刚刚开始凋落,一片一片随风轻轻地飘落下来,而紫色的小花依然绽放着,在寒风中摇曳。

虽然只有一窗之隔,但是窗内与窗外的紫苏却有着天壤之别。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宝宝,要勇于面对各种”风、雨、雪……“的考验,像窗外的紫苏一样,茁壮成长。

【篇二:一张旧照片】

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不少旧照片,那些珍贵的瞬间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串成了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张旧照片。

这张旧照片拍摄的时间是春天,拍摄地点是一个院子。照片里,院子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朵,一位童心未泯的老人和一个稚嫩的小女孩在一同玩耍着,老人和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喜悦。那个小女孩就是我,那位老人是我慈祥的外公。那是我五岁时的一张照片,每当我看到它,就会唤起我对外公和外公家院子的许多记忆,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又美好的童年!

外公家的院子有许多东西:菜有油菜、紫苏;花有千层楼、丁香;蝴蝶也有很多的种类,它们在花丛中和谐地玩耍;蚂蚁在鹅卵石间忙碌地寻找食物,偶尔也会遇到刚从泥土里伸出头的蚯蚓,转眼间又分道扬镳,各忙各的去了。院子中间有一口水井,光滑而又带着岁月的痕迹。在我的记忆中,这些菜、花、蝴蝶、蚂蚁、水井……没有哪一处不是愉悦的。

外公时常去打理院子,我就跟在后面。外公修剪花草,我就挑拣些还未完全凋零的花,把花瓣小心翼翼地摘下,然后收集起来。收集了一定数量的花瓣后,就用小手捧起一大堆花瓣往天上一洒,调皮地喊道:“耶!下花瓣雨喽!”之后,外公和妈妈会一起收拾洒落的花瓣。

小时候的我分不清蒜和葱,闹了不少笑话,外公就耐心地教我分辨,我也就马马虎虎地听着,所以还是会闹笑话。每次吃点心时,我总是故意走到院子里去吃。一边吃着,一边故意“掉落”下一大块给地上的小蚂蚁,然后蹲在地上看它们慢慢地搬走点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张照片渐渐有些发黄。清明节回家时,我看到曾经美丽的院子已经变得杂草丛生,因为外公已经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了,在他的世界里,应该也有一个美丽的院子吧……

【篇三:广宁豆豉酱】

在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四月天,大自然总是无私地给予人类最新鲜的食材。在广宁的田埂上、菜地里,总会看见一小片勃勃生机的紫苏、薄荷、香料。经过冬季的酝酿,在春天吐芽抽叶,焕发新绿。

每当看到如此水灵灵的紫苏、薄荷、香料,总会让广宁人情不自禁地做起最具竹乡特色的菜式:豆豉酱。把鲜嫩的紫苏、薄荷、香料采摘成一把,然后再摘几条番薯藤叶和一把韭菜,把这些新鲜的素菜洗干净切碎,再把一块上等五花腩猪肉切碎,把肉沫混合切碎的素菜在砧板上快速均匀不停地剁碎,让素菜完美地融合在肉沫里。再把豆豉洗干净撒上去,放适量的盐花、生粉,一会功夫,一小碟豆豉酱就做好了。

蒸豆豉酱十分讲究。如果放电饭煲里蒸,一般会焖黄,像猪菜糠一样。因此最好要隔水蒸,锅里的水开了之后放上去蒸七八分钟就可以了,蒸好之后再洒几圈花生油拌匀,豆豉的香味夹带着香料紫苏薄荷的清香扑鼻而来,一碟热气腾腾的豆豉酱可以吃几碗白米饭。

用最亲民的新鲜食材,花一些心思做出的豆豉酱,就能让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在七八十年代,豆豉酱是许多广宁人饭桌上一道奢侈的菜式,那个时候,能吃上猪肉已经不错了。面对一小块猪肉,持家有道的农妇心灵手巧地创设出豆豉酱这一菜式,就是为了让一家老小都能吃上一口肉。这是一道代代相传的美味佳肴,也是广宁人忆苦思甜舌尖上的美味。

豆豉酱是广宁寻常百姓家的美味,在每一个老广宁的心中深深扎根。这道菜式不仅让人食指大动,而且包含了广宁人一种浓浓的乡愁,轻轻咀嚼,一种温暖的情感记忆就会萦绕心头。

【篇四:一碗熏豆茶】

作为湖州人,你应该知道——“熏豆茶”吧!那么,今天我就再来介绍一下“熏豆茶”吧!

熏豆茶主要盛行于杭嘉湖地区,对我们来说,这可是一碗好茶哇!

传说是一位治水能手将佐料中的一碗“豆”直接倒进了茶水内,结果喝完后,他觉得精神气爽,十分有力,将治水业绩更上了一层楼,这熏豆茶才由此而来……

在秋分时,制茶工艺便要开始行动起来了:找来一种名叫“落霜青”的豆子,剥豆,再去豆衣和边膜,将豆粒放入锅内用开水煮熟,而柴火需用从桑树上采下“桑钉”这种枝条。到半熟时,需加适当的盐、味精等“调料”。以文火为宜,火热不要太猛。用炭火焙烘,民间称为“熏”。“熏”有杀菌、提高防腐等作用……我觉得5个小时的时候,听到“索索”的声音就表示好了。听说在东郊地区,新过门的女婿就要喝这碗茶,提神醒脑。他们在一些生日、婚礼上也会喝那有些咸咸的熏豆茶呢!

我曾经喝过那碗茶,是装在“玻璃杯”内的。奶奶对我说:“是用95度的开水冲泡的哟,不要去碰,会烫伤的!”过了好一会儿,茶才渐渐凉了下来,我小心翼翼地喝,啊,好美味!有些咸咸的,还特香!仔细观察,我发现上面有芝麻、橙皮、萝卜干,还有两个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奶奶介绍:“这个是熏豆。”说完点了一点。啊!这个皱皱的竟然就是“熏豆茶”中的“熏豆”!“那个叫‘紫苏’!”又指了指。哈,这个是紫苏呀!我一口气便喝了半碗,里面有笋干!还有一点点茶叶!因为放了盐,所以咸咸的,还特别鲜!再一口气,避过茶叶,喝了三分之一碗,还有一点点了,我又喝了下去,喝完了,我“意犹未尽”,叫奶奶再给我,奶奶却让我等等再喝。突然感觉脑袋十分清醒,可我有些饱了,只好下次再吃啦……

一碗熏豆茶,让你提神醒脑;一碗熏豆茶,让你有些温饱;一碗熏豆茶,让你“意犹未尽”!如果你来了湖州,那么就请你喝一碗熏豆茶吧……

【篇五:中秋品蟹】

桂香浸染枝头,一丝黄意侵占许久。风转凉,是秋日的预兆。抬头望眼,见月亮一日比一日圆,正是中秋时节。秋日是丰收之时,秋蟹也极鲜肥美。

中秋向来是不清闲的,晚上要赏月,白天则准备中秋的大餐。每到此时,蒸蟹则是一大传统。来了新鲜的大闸蟹,得趁早品尝,河蟹须吃活的。父母还在出差,姥姥是家中的美食家,自然担起了做螃蟹的重任。我怕活蟹,就搬一个小板凳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姥姥按住左蟹螯,将右手的绳子松开,捏紧右方螯子,扳上去,一声清脆的响声后,螯子已脱落。把绳子解开,活生生的螃蟹意见重获自由,滋溜溜地乱跑。螃蟹向我飞奔过来,我连忙大叫,飞快逃出了厨房。姥姥似是被我的样子逗笑了,让我不必惊慌,她能把这些处理好。姥姥抓起那只活蹦乱跳的螃蟹,打开水流,用细毛刷子轻轻刷洗腹部与蟹脚,又掰开外壳,把六角星似的白色小块和条状细柳摘取,这是它的腮与内脏,皆是不可使用的。姥姥熟练地为每一只螃蟹清洗,去除内脏,再放入蒸锅,宛若行云流水一般舒畅。我摆弄着取下的蟹钳,寻思着把它弄开,未果,又观察着螃蟹,姥姥过来了,见我对螃蟹大眼瞪小眼,不禁摸摸我的头,慈爱地笑笑。她在蒸锅里摆满了六只灰白的蟹,我从阳台拿出几片紫苏,清洗了一会儿便放在了蒸锅中,曾听长辈们说,这紫苏是去腥的好手,蒸出来的螃蟹会更清香。姥姥又加了些生姜之类的辅料,盖上锅盖。

一缕阳光穿过窗户照进来,金色洒在蟹身,沐浴着热气。天边的云飘来又飘散,阳光转暗,天色渐晚,心心念念的螃蟹将出锅,出差在外的父母终于在八月十五赶回了家。姥姥将热气腾腾的螃蟹端上桌,夹杂着紫苏的清香。螃蟹外壳泛着橙红,我掰开一个,黄澄澄的蟹黄留着汤,雪白的蟹肉若隐若现,实在诱人。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螃蟹,望着月,聊起了往事。姥姥追忆起青葱岁月,父亲母亲想起了他们的童年,想来时光荏苒,岁月易逝,而此时此刻,我们依旧团圆。我曾不明白为何中秋品蟹,如今想来,不只是时节的馈赠,更寄托着对团圆的期盼与感谢。感谢我们曾一起度过的每分每秒,也愿未来的我们终究圆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