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进书店】
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全家决定去逛书店。
一走进书店就看见书店里人山人海,人来人往。可书店里安静得一根针掉下去的声音都听得见,大家都在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一本本的书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一样,等着我们来挑选,我仿佛听见他们在争先恐后地说:“选我,选我!”那声音如雷鸣一般。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后我选了一本《舒克和贝塔传》,我坐在角落里孜孜不倦地读了起来。当我看到舒克对贝塔说:“要是我们是乌龟就好了。”我笑得肚子都要破了。我突然把目光投向了妈妈,只见妈妈拿着一本《生活妙招》在全神贯注地看,还不时地推着眼镜,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样炒鱼会更香更美味。”弟弟拿着一本《小布头奇遇记》的书在聚精会神地看,眼泪像一串串珍珠一样流了下来。我便问他为什么哭?弟弟说没什么,我想真相没那么简单,我要查个水落石岀!弟弟被我缠得没法,只好说:“小布头遇难了,我为他的不幸感到伤心。”我半信半疑地把这一章读了一遍,最后我也情不自禁地流岀了眼泪。爸爸则拿着一本《棋谱》翻来覆去地看得爱不释手。因为他没别的爱好,就爱下围棋,他对围棋最精通,常常一个人对着棋盘研究简直就是一个棋呆子……
挑选好了书,我们就去收银台结帐,我和弟弟就用我们的三寸还烂之舌滔滔不绝地和老板讨价还价,最终老板“投降”了,给了我们最低的折扣,还称我和弟弟是砍价高手。
正如笛卡尔说的:“读过一本好的书,像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今天真是不虚此行,我在书店里收获了许多知识!
【篇二:棋王读后感800字】
近日心中时觉惶惑不安,恰重温了少年时代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阿城的《棋王》,思想心灵再经洗涤,有拨云见日之感。朴实飘逸的文字洗去了妄心所生之烦恼,心中无限安宁。无趣少希望的时代,却生活着热爱生活有趣可爱的人。无论是王一生、倪斌、画家还是文中的我,抑或是作者本人,有点精神寄托的人往往活得比常人更为得趣,假如这精神寄托上升为追求,或者信仰,更是了不得,此生可以无大憾了。无论书中所写是真实还是虚构,我都相信,这样的传奇,还有那些异人,在各行各业中都存在,他们与众不同,闪闪发光,却又是那样的平凡。嘿,什么是奇人、异人、神人呢?不过是有了兴趣、爱好、追求又将其发挥到极致的信徒。
我佩服的是呆子对吃的态度,对棋的态度。对他来说,吃只是填饱肚子就行,他不馋。而棋,如果要为了交易,为了谋生,那他宁可不下这棋,而在他赢了前辈的棋后却愿意和棋。换句话说,人啊,不要有那么大的欲望,欲壑难填,过犹不及,也不要总想着赢,因为有时候虽然赢,却没有输好看。全天下就你最牛X又怎样,全天下皆离你而去,孤家寡人。棋呆子迷象棋,一下棋,就什么都忘了,他说,呆在棋里舒服。棋呆子之所以成王,恰恰是因为其追求的只是下棋的乐趣,绝不是用下棋来换取什么东西,正是得了“为棋不为生”的真传。至于什么水到渠成,那不是他所考虑的事,于他而言,棋是真爱。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现代人呢,为了房子、车子丢弃了生活,房子、车子是为人所用的,而不是主宰人的。王道瑞老师素日常讲,知止而后有定,何为止,心之所安也,心之所止至善则安定,事之得失也必有际,人间正道是沧桑啊。有的人是以棋悟道,有的人是以文悟道,有的人是以礼乐悟道,而我辈呢,当以医悟道,如此方可望先贤之项背。何谓悟道,悟道,即是悟人生啊。无为即是道,无为无不为。试问是谁超越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成为新五绝之首?是无欲无求,痴迷武学双手互搏缺心少肺的老顽童啊。以医悟道,王老师是我辈楷模。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棋运不可悖,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这说的是所宜,是合适。医学呢,“变中有宜,宜即变也”,医、易有千万般变化,于纷乱中找出所宜,千万之中能掌握一合适者,这是知止而后有定,就达到治疗目的了,做人亦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