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听秋毫说话】
“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苏轼曾如此称道毛笔,因此秋毫就成了毛笔的一代雅名。就连绵延千年的华夏民族之瑰宝,也伴随秋毫一脉流淌。秋至,烈风飕起,而秋毫仍无所动摇。
相传蒙恬在无意之间制成了兔毛笔,又在山石间润之。究竟是何等民族才赋予其横亘千年的意义。在静寂时,是否能听到毫末之间波动摩擦声漾出空气的阵阵窸窣?它挥写着人生的无常、个人的悲喜、爱国的情怀。嘘,让我们噤声,听秋毫说话。
人生亦有变,有如秋毫下的墨晕,浓浅不一,虬直有异。
在贾谊的手里,秋毫是他针砭时弊的依托。双袖一挥便写下“祸兮福所简,福兮祸所伏,优喜聚门兮,吉凶同域。”福与祸相伴相生,世事无常无所避免。惟有看开,让警言告慰万世。笔锋一转,是晋代左思淡泊致远的“玉厄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秋毫在他手中辗转十年,才有了这篇传诵开来却是洛阳纸贵之喻的《三都赋》。
富贵贫穷,人生之道,有取有舍。放眼今日,淡诉光阴流转,坚持向前。这是在秋毫毫末之间的波动细声。
爱恨情仇,被秋毫记载流转,波澜起伏的情感,氤氲在宇里行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在春江旁遇见佳人,以堤为砚,月光作笔,流水为墨,写下这旖旎的情思。即使在深深的消隐如同沉没的岛屿般之后,秋毫依旧荡气回肠。盛唐有才女,名曰薛涛,她的桃红色小笺——薛涛笺也是闻名遐迩。春闺暖灯里,她用秋毫写在桃红之上,“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少女的小意娇羞尽在秋毫之下。
秋毫替千万中华儿女传达着心意,叙述了华夏温文尔雅的历史。
秋毫所书之字,是中华民族横亘历史千年的明珠,点点滴滴,一撇一捺道道清刚,遒韧是深入灵魂的烙印。
面对辽国和虞虏,苏轼草书一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满腔对国家的热忱是秋毫挥洒,即使三贬黄州、惠州、儋州,也至死不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用秋毫创作了一首首遒韧的诗篇和一幅幅清刚的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洞察了兴盛清朝阴影之下的种种黑暗,感到无比的辛酸痛心。他画下的《墨兰图》淡中有劲,柔中有直。
秋毫书写的不仅是中华汉字,更是淌过悲喜无常兴衰易变之河的故事。缓缓爱国情怀流淌出,映衬在毫末之间波动摩擦的细声里。
中华民族热爱着秋毫,持久亘古。它被握在不同人手里,许是平民用来“核账”,许是大夫用来写处方,许是上卿用来进谏,许是帝王用来赏鉴……它辗转千年,早已刻上了蹉跎的痕迹。用心去倾听它毫末之间波动摩擦的细声里,故事仍在继续,有如中华文明永不断绝。
倏地想到丰子恺的一句话:“中国人的精神,就在这管毛笔里头。”
【篇二:浅读庄子】
还记得,在学校里上完《庄子·逍遥游》一课之后,老师还曾笑言劝告大家都不要去读《庄子》,看傻了明年的高考可就毁了。可我却还是被这个异想天开的小老头儿给偷偷迷住了。
只是,读的却不是《庄子》,而是庄子。
庄子就是一本书,一本让我读不懂却又爱不释手的书。
庄子的翅膀
庄子的心里,装着一对翅膀,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飞翔。飞翔,是为了自由。庄子的心,便是自由。正是因了这颗自由的心,坐在濮水边的庄子,面对持高官俸禄而来的楚国使者,淡然地将长竿一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宰相之位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被他扔到了汨汨流过的濮水里。
濮水荡漾,倒映出安然自若的庄子,倒映出面面相觑的使者。庄子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张开翅膀,扬长而去。
庄子的翅膀带着他成功逃离了权势的枷锁。庄子也许会在心里想:怎么可能会有傻瓜会情愿投入那污浊之中!然而时至今日,每每听到诸如“某地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又创新高”之类的新闻时,我总不禁想起那个千百年前淡然离去的身影。自古以来并不缺乏厌恶官场的人,可是丝毫不为权利所诱的,却寥寥无几。唯有庄子,不曾被那浊物沾染一丝一毫,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带着那双翅膀,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
可是那翅膀,终究只是长在心上的,所以生活中的庄子,依然要受重力约束。庄子的境界,便是在这有形的拘束中活得超然物外,让思想如脱缰之马,任意来去,抛开一切俗念,摆脱尘世林林总总的牵绊,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就是这样带着他的翅膀飞翔。
无己逍遥,无名大智。
庄子的草帽
庄子有一顶草帽,一顶被后人刻意忽略掉的草帽。那是一顶宽边的,由蒲草编织而成的草帽,青草的颜色,凑近了去嗅它,还可以嗅出类似镰刀上的青草汁的味道。这样一顶草帽,有点滑稽,不像是一个圣哲身上该有的东西。然而这才是真正的庄子,他的幽默与诙谐,他奇妙的想象,全部幻化成了这顶奇异的蒲草帽。
庄子顶着蒲草帽,蒲草帽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和惠子上路了。他们路过濠水的桥,庄子摸着粗糙的帽檐望着水底游来游去的鱼儿下了结论:这是一群很快乐的鱼。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一句话噎了回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有些近乎于小孩子的强词夺理,庄子却偏偏要说得理直气壮,让人啼笑皆非。在庄子想来:我觉得那鱼是快乐的,那就足够了。为什么硬要问出个究竟来呢?这不是自寻烦恼么?
戴着蒲草帽的时候,庄子脑子里总有数不清的想法往外冒。于是他就把它们编成一个又一个故事,为了能在故事里堂而皇之地消遣别人,庄子发话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你说她是美女,我看就不一定。泰山比秋毫之末大,但是泰山比之天地也不过秋毫之末,则秋毫也可以为山。所以你说他是圣贤,我可以看他很不爽,于是,一个又一个“圣贤之人”被他打着诸如此类的旗号编成故事,我们看到了他批评老子曰:“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指责尧舜“尧舜卑劣,多余,有害无益。”……
庄子的草帽就这么一直戴在庄子的头上,藏匿着这个小老头的思想与快乐。悠然自得的庄子,也曾颇有几份闲情地在田间放歌。瞧这份洒脱样,不也正需要一顶蒲草帽与之相衬么?
庄子的蒲草帽不是草帽,正如白马非马。
这是庄子给世人开的一个玩笑。
庄子的梦
庄子喜欢做梦,抑或编造梦。他的梦成就了他在现在人眼中的地位,因为没有人懂他的梦,因为只有他敢于把梦刻在竹简上流传下来。每个人都对庄子的梦有不同的理解,却没有一个人敢狂妄地说,我懂庄子的梦。
庄子的梦很简单,他在梦里遇见了蝴蝶。漫天的蝴蝶,有的甚至大如车轮。梦醒后的庄子提出了石破天惊的疑问: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自此之后,翩翩起舞的蝴蝶便成了庄子的代表。稍一把持不住,便总有莽撞的后生不慎跌入庄子的梦中。
庄子造梦,张口即来。“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多么令人咋舌的想象力!就算是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也难以寻到像庄子这般敢于大手笔想象的人物吧!庄子的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庄子的梦依旧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义。也许那仅仅只是一场梦,也许我们就是庄子眼中那群庸人自扰的人。
庄子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他的翅膀,他的草帽,与他的梦共同构成了这本奇幻的书。庄子的翅膀,教会我如何去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的草帽,教会我如何以淡然自若来处世,庄子的梦,则吸引我不断去探索,去寻求真正的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样的人,是庄子么,不知疲惫地学习?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样的人,才是庄子。
庄子这本书,太深奥。这个狡黠的小老头,站在千百年前时间的缝隙中,望着后人对他的苦苦研究,依旧笑得云淡风轻: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