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雀与鹰】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常有杞人忧天者认为一旦人工智能有一日进化超越了人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更有些“名流大V”自认深谙其道,发表高谈阔论搅人心慌慌。然而代表着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最高科技之一的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却认为:我们不必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们更应担忧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这样反舆论而行之的言论发人深思。按惯有思维我们会想,像计算机一样高效而又精密严谨的“思考”有什么不好呢?但是仔细一想不免恍惚:计算机会思考吗?就当今科技而言,我想答案应是否定的。由此可见,我们所憧憬的,不过是它人工植入的高级算法罢了,其缺少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是我们人类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当今社会,这两样东西正逐渐被遗忘,人们的思维走入了定势。如果说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是超越、进化,那么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就是堕落、退化。
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社会舆论的传播变的无比轻松简单,眼花缭乱的消息太多,使得人们的思考反而减少了,只要看到推送的文章署名是某位大咖大V,就仿佛瞬间失了价值观,不加思索疯狂点赞转发四处宣扬,就宛如机器人般遵从着名流们植入的想法,一味盲目从众,罔顾传播了假消息的后果。再比如路上遇见了跌倒的老人,多少人会避之如瘟疫,同情心战胜不了恐讹心理,便变得麻木不仁。更有甚者,阻扰他人前去救助,或付以嘲笑,全然不顾老人的情况。哪儿有半分古时圣贤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兼爱善心。
可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无外乎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盲目从众源于低学历,或是某些学校如《海浪》式的专制式教化亦或是耳濡目染;缺乏同情心更多的是因为现在新闻中报道的老人讹钱,乞丐月入上万等负能量充斥的警示性新闻等。面对这样的情况的确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实在这之中保持清醒,拥有就像李太白一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豪情。一旦有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般“出淤泥而不染”的节操,拥有一个人类该有的独立思考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就会自然而然成为社会所抵制和不屑的想法。
但这种现象并非人云亦云,而是思想的进步造就的必然。与其担心人工智能的进步,不如多关注人类自身的思想前进的步伐。斩断禁锢思想的锁链,让思想在正确的蓝天飞翔。不要让思考陷入计算机的定势算法,它不应是被囚于笼中的金丝雀,而应是在广袤天空翱翔的雄鹰。
【篇二:浅谈选择】
做一个有棱角的人,是需要能力的,除了相信自己,还要看得起自己,看得起自己的同时还要学会选择,这些选择无非就是从真诚和虚假、坚持和放弃、认真和马虎中选择的。
比如说海伦?凯乐就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她出生还不满一周岁,大约也就9个月就成了有盲聋哑生理缺陷的残疾人,但是她一直不放弃,主动向生命挑战,最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霍金也是一种坚持,坚持自己一生中想要得到的东西,他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动还一直坚持没有放弃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我上面所说的这两个人,都并不是正常人,而是身体上有各种毛病的人,他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功说明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他们就在坚持与放弃中做出了选择,他们选择了坚持所以才成功。这就进一步的看出人在一生当中的选择是多么重要。
苏武也是做了人生中的一种选择。他选择了忠诚没有选择背叛,名流千古,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后天的努力;我们无法选择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奋斗;我们无法选择天气,但我可以选择心情。所以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学会选择,打开心灵的窗户,要做好每一次选择不要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