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相关作文

【篇一:沙河变迁】

2002年,成都市政府决定整治沙河了,这对生活在沙河边的爸爸妈妈来说,是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沙河将变得更美丽,难过的是他们得搬离生活了20几年的沙河边了。搬家之前,他们留下了河边小路的记忆,虽然我还没有出生,却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样子的沙河。

昔日沙河两岸的房子可真算得上是“挨家挨户”了。估且不说色彩上的单调,仅就建筑的布局就让人感到压抑。每一家在修房子时都是寸土必争,惜地如金。走在当中小路向上一看,原来这里也叫“一线天”;地面占完了,就向高空发展。在半空中猛然“挑”出一间来,像一块巨石压在头顶,不看不觉得,一看吓一跳。房屋更是高高低低参差不齐,你高我一尺我就要高你一丈,在这一点农村人是一点也不肯让步的。

那时在八里桥水厂附近垂钓的人还真不少,只是爸爸妈妈很怀疑他们能有多大的收获。当初沙河算是成都水质较好的河了,可你看那河边沧桑的建筑,灰扑扑的墙、灰扑扑的路、灰扑扑的树、灰蒙蒙的天空,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气闷。

小朋友们没有玩具,大人们也不断警告:不准下河游泳。据爷爷外奶说:每年夏天“木综厂”在收上游的木材时,都会有不少的小孩子被淹死在那些粗大滚圆的浮木下面。听起来真是让人毛骨悚然,但也很惊讶那时运送木材的方法是那样的落后。有了这样的教训,孩子们也只能在百无聊赖中寻找一点属于自己的快乐。虽然是废墟,但也很有创造性,看他们笑容,真让人开心。这张照片爸爸一直引以为豪,觉得自己捕捉生活的能力超强。和他们相比,我们现在真是幸福多了。

现在啊,我长大了,经常回到沙河看爷爷和外婆。说起“张家老院子”,那是止不嘴。特别是夏天,总是要拉我到河边散步,乘凉。看到老邻居,就停下,让我喊这个叫那个的,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回忆、回忆。这是当年那条路,那是当年那棵树,谁又在这里摔了一跤,我又在树下喝茶之类……真是说不完啊。看到我一头雾水,妈妈建议让我重温一下老家。她找来当年的相片,先让我“学习学习”,然后就来个“重走长征路”。

还是那条路。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九才找到“河边小吃”的原址。沙河两岸完全变了样,就像国庆阅兵方队一样整整齐齐。树林、竹子、草地环抱着沙河,漫步在幽静的小路上,看不见河水,但却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闻到河水的气息。

找老家原址也是费了不少功夫的。后来发现了河边的一棵老树,才确定是这里。原来她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岛。说也奇怪,那棵老树站在这里,我也不觉得它有多老了,焕发着新的生机。现在的家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房子住起来当然舒服多了。

这张照片是在桥上拍的,因为河两岸的树长得太茂盛了,我们只有在桥是才能拍到沙河的全貌。平静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树林,远处林立的高楼,自然与现代,真是一幅和谐的画面。

成都真不愧是人居环境最佳城市!我热爱我的家乡!

【篇二:我眼中的最美乡村】

暑假里,我随父母走访了我们莱州市的几个乡村,我觉得最美的,还是我妈妈的老家——莱州市饮马池水库。

饮马池水库村里有饮马池水库,敬老院,老年大学……文昌饮马池水库是莱州城区十万居民的生活水源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被称作莱州市的一颗明珠。

自古以来,传说有多位皇帝驾幸过莱州大地,并且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以帝王驾幸的传说原址现在饮马池水库以内。有一泉水,流入池中,清澈见底,红鲤成群,相传,赵匡胤曾在此饮马池歇息,并在泉边石崖上留下马蹄印,明洪武年间,姜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取村名饮马池。1958年,修水库时,村庄迁至于此,原址及泉池皆被水淹没。

原来的饮马池村田野、高山、绿树、水库四面环绕,春天来了,北面的牛蹄山上绿绿的一片,上山有原来打仗留下的地道,还有部队在此驻扎,夏天人们农闲时,都爱到山上去走一走,去水库里洗衣服,钓钓鱼,生活的十分惬意快活。

现在饮马池村在市政府的带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面建起了饮马池小区,小区里风景优美,站在楼上,从阳台上就能领略到饮马池水库的优美风光。饮马池大桥上也修建了莱乌高速,北面的牛蹄山修建了老年大学,平时退休后的爷爷、奶奶们结伴来到大学里享受他们年青时不曾享受的休闲时光,学习他们没有学到的知识,写书法,弹琴,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乐趣。山上还修建了养老院,一些没人赡养,儿孙工作的繁忙的老人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最美乡村——饮马池村,我爱你!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