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自强与自负】
有人因为屡败不胜的遭遇而妄自菲薄,有人因为少许的成功而失去自我,有人甘做命运的奴隶。但还有人能正视自己,正视成败得失与喜怒哀乐,这方是生活的知者与强者。
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范仲淹从小勤奋读书,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只能喝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终成为大文豪。所以,古今中外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严和胜利,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人更是如此!
任何时候都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中国有句老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纵然你现在身陷困难重围或正在经历挫折的风刀霜剑,你也要拿起希望那柄凌厉的长剑。即使你倒下了一千次,也要有一千零一次站起来的勇气。
反之,自负者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他既不像自暴自弃那样自甘堕落,也不像自强不息那样勇往直前。例如:项羽打仗作战十分勇猛,可是在用人其他方面,非常欠缺,而且他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他的脾气非常的暴躁很容易冲动,而且他还刚愎自用,很多有才能才干的人在他身边都没有用武之地,最终投靠了刘邦。章邯看秦军大势已去,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投降了项羽,但是在章邯的部队进入咸阳之前,项羽非常害怕这些士兵们会不服从管教,不听话。于是自作主张,杀死了章邯,并且在晚上的时候,把那些投降的秦军们全部缴了械,并且将他们全部杀死了。项羽非常高傲,感觉自己非常的厉害,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善于运用贤才,于是在他身边待着的一些谋略之士还有那些有着远大抱负的人,要么走了走,要么逃的逃,要么就去投奔了汉高祖刘邦最终使得刘邦变得日益强大起来。由此看来,自负的人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不做命运的奴隶,不做生活的狂徒,自卑与自负以外的一种境界便是自强。自负者要走出它们的误区,自强者面对自己不能发作的自卑感与自负感,要迈开阔步绕道走。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自强不息。
【篇二:莫以成败论英雄】
成王称帝败者寇,一句话诉说了多少心酸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英豪无数,可是被真正留存下来的又有几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掩盖了多少英雄的丰功伟绩。
论功绩,他一人扛起大旗,高喊反抗暴秦,说秦末最强的将军,非项羽莫属。破釜沉舟,打大破章邯,楚汉相争,用三万楚军,追击千里,击溃数十万汉军。但是骄傲和自满冲昏了头脑,最终十面埋伏,自刎乌江。这一刎,不仅结束了西楚霸王的生命,也熄灭了江东父老的殷切希望。
诸葛武侯,蜀汉的智囊,先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使三国鼎立。刘备之后,又辅佐少主刘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北伐,面对扶不起的阿斗,他手中还有最后的王牌,刘备的遗嘱,可以废帝自立,合法的得到王位。但是他忠心耿耿,没有异心和抱怨,匡扶汉室直到生命消逝,明知蜀汉灭亡是天数,扔坚持完成自己的承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终,西楚霸王已成云烟,但威名千古流传;诸葛孔明也失败了,但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成功了。竭尽全力后的失败,问心无愧,人这一生,所追求的不就是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