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特产】
我的家乡在通渭,通渭是个美丽的地方,譬如有“陇上神泉”——温泉,南园体育场,娇小玲珑的清凉山……尤其是秦嘉徐淑公园,进去后,映入眼帘的是这对夫妻的雕塑,前面还有两尊石狮子。左边是池塘,左前面是“连理亭”,最高层有座阁楼,名曰“比翼阁”,还有用鹅卵石铺成的石子路呢,看上去真气派!然而,我们通渭的特产陇原大地最为家喻户晓,下面单说一下家乡的特产。
在通渭,有许多吸引人的特产,光是听了传闻,就能让人馋涎欲滴,家乡的特产有:苦荞茶、土豆、凉粉……下面,我将它们做一介绍。
“乐百味”的苦荞盛产于通渭华岭,是国际粮农组织确认的优质粮,属药品兼用粮种,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的功效。苦荞还被公认为“五谷之王”,做茶时,先要把苦荞磨细成面,之后用微火略炒。苦荞茶的颗粒泡在水里不能溶解,只会产生浓浓的苦荞味茶香,里面还附有泡茶原料,比如:龙眼,菊花,玫瑰,冰糖……“乐百味”的苦荞茶喝一口就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沁人心脾之滋味!
土豆在各乡各村都很常见,但是在温泉附近的这种食物,是培育土豆的单位专门种的,这里有很多种土豆的新品种。土豆大约有拳头那么大,是淡黄色的,形状好些的就像个大鸡蛋,但你可别只看外形,它的味道呀,十分好吃,十分接近红薯的味道,又香又甜,略微受冻的土豆,跟蜂蜜可媲美。
凉粉,这个名字有些土里土气,家里的土豆粉面虽不及“飞天”粉丝、“飞天”淀粉的名字那样洋气,但是味道上更胜一筹呀!其实,凉粉就是由淀粉加工制做而成的,土豆淀粉,扁豆淀粉是可以制成凉粉的。制做的原料除好品质的淀粉外,还需刚烧好的白开水、白矾、食盐、清油、韭菜、香醋或浆水等。我们先要烧开水,之后在里面撒进适量的淀粉和极少许的白矾,手握住筷子,不断搅拌,成固体后停止搅拌,舀进盆里。凉一会儿,倒出凉粉,切成条形;炝一些韭花,之后撒上盐,醋,鸡、味精,调拌好后即可食用。用浆水调出的凉粉味道更棒,扁豆凉粉营养最佳,降火祛暑,香喷喷的美味飘逸四方。
我爱家乡的美丽风景,也爱家乡的美味特产,更爱勤劳淳朴的家乡人民!因为我是地地道道的通渭人,是永远热爱家乡的通渭人!
【篇二: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远方的朋友:
你好!
你可能会很奇怪我给你写信,因为你我素不相识。但是我从心里觉得“手拉手”活动一定会把我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首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佳硕,是一名在校五年级小学生。我们的宿舍整洁明亮,下次我会给你寄些图片。虽然我的学习不是很好,但是我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因此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我的兴趣爱好广泛比如:唱歌、游泳、弹钢琴。对了!我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知识性的动物小说如《骆驼王子》《狼王梦》等等,有机会的话你也看看吧!我的家乡生活在任县邢湾镇,那里虽然没有甘甜的浆水苹果,没有丰满的橙子。但是那里的人们非常热情好客,也有很多美丽的景点。比如:崆山白云洞、天河山、太行山、九龙峡。有机会的话希望你可以来我家做客。
对了,我有时候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你能给我出出主意吗?
我们学校在重大的节日里会举办活动,例如:在6月1日儿童节的时候会举办六一游园晚上还有精彩的节目和好看的露天电影,在春天的时候会举办风筝比赛,等等等等。你们学校有什么活动?
对了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吗?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我会尽我所能来帮助你。
如果想要交我这样的朋友请你回信。
祝你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想和你交朋友的赵佳硕
2016年3月9日
【篇三:雨中的回忆】
半夜,我突然被惊醒。屋外一片昏暗,雨蓦地大了起来,骤雨狠狠地拍打在屋顶上,紧凑又激烈,而一年前的今天,却格外燥热。
那天早上,我们一家人赶往了户县医院,一出电梯,姑妈就拉着我奔向病房。病床上的奶奶头始终朝着门口,已经虚弱地快说不出话,看见我们来了,旁边的姑父赶紧让开位置,奶奶那布满褶皱的手抓住我,眼中饱含欣慰和不舍。弥留中的奶奶似乎还有好多话要和我说,却只能握着我的手虚弱的重复着:“不哭、不哭……”。
十三年前,她是否也像现在这样,站在我的位置上,看着新生的我呢?
小时候回户县,奶奶就经常带我去钟楼边的广场玩,那有一座小桥,奶奶每回必领我走一遍,她说这是“状元桥”,走过去就能当状元,于是让我走一回又一回。每次过去之后,她就笑着对我说“可可以后也能当状元!”
奶奶应是从十岁左右开始学秦腔,在当时也是名震一方的小生,即使到现在,小区里排练纳凉晚会的秦腔节目,也必要请她去指导。她坐在中间,看着台上角色表演,有时亲自示范。虽是多年没有练了,但一开口仅是气势就压过众人。她的声音和动作都极有力,一声吼,逼近一步。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她在戏台上极富张力的表演。奶奶浑身上下有着一股劲,压、推、拉、抓,配合她凌厉的眼神,这一场两女打斗的场面被她演出了特属于北方的粗犷。一接触到秦腔,她的整个人都变得高亢昂扬,焕发出本不应该属于七十多岁老人的犀利和逼人的气势。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秦腔不唱吼起来”,恐怕就是这番架势吧。
做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奶奶做各种面食都极美味,她一般自己发面、燣臊子、做浆水菜。仅臊子单独吃就十分诱人,我也干过躲在厨房偷吃臊子的事。这一粒粒肉粒儿轻轻咬下去,唇齿间溢着肉香和一丝丝酸味,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肉丝的排布,却不塞牙缝。浆水的用途就大了,奶奶一般会做成浆水面或是浆水菜饸。做成面,因为面比较光滑,所以吃起来很爽口。但菜饸,用来做的面更像历经了沧桑,有一定的年代感,吃下有厚重的感觉。奶奶有时也自己做馒头,这馒头比外面买的更实在。老人做出的面食总让人有一种亲切感,这种需要阅历才能做出的独特风味,总会在我齿间溢出。每次回去,奶奶总是不嫌麻烦地发面、做面,有时上学,我没时间回去,爸爸回户县,奶奶也总会把浆水、臊子做好,让爸爸带回西安来。
我就这么想着,12点左右,桌子上的机器显示心跳为零,生与死也就这么一瞬之间。
又想起奶奶笑着说要给我存钱留着以后上大学用;又想起奶奶在夏天扇着扇子看我玩;又想起奶奶唱秦腔时的精神焕发……
【篇四:一堂刻骨铭心的班会课】
今天我们上了一场班会课。
这节课主要讲的就是体谅父母。对学习不抱怨,不埋怨,不逃避。
老师讲了父母的辛苦,年龄大了的父母,跑很远的路。就是为了赚钱,路上到处都是饭店,但是就带着水吃泡面,就算是吃泡馒头也不去浪费钱。而且还是开着旧车,别人一个小时就到了,他要一个半小时才到。
大家都知道浆水苹果非常的好吃,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最近浆水苹果非常的难买,浆水家家户户都种着苹果所以非常的难卖,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来这里买只有旅游的人才回来。以前发洪水将一大堆苹果树连根拔起,将这些树全部都冲走了。还有一次刚将苹果上的纸揭下来,结果下冰雹这些苹果很多都打了下来,下完冰雹地上全都是坏了的苹果。
我们在学习方面总是抱怨作业太多,埋怨老师,遇到困难总是逃避,不敢面对。而且总是不愿意上课,老师讲的知识,有人总是不能将老师讲的题认真的听下去,而且不管老师怎么教,他就是不认真听。
所以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且要有不会的话,要及时问,不能不问。
【篇五:陕西面食研究报告】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吃一碗干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陕西人爱吃面,这是出了名的。
陕西人爱吃面,也会做面。一块揉来揉去的面,在陕西人手里会生出上百上千种面样来。什么宽面细面浆水面,绿面扯面葱花面,等等等等,应有尽有。
冬天天冷,下一锅珍子面吃饱暖身,春天天暖,来一碗油泼面端上桌来,夏天天热,端一盆蘸水面边捞边吃,秋天天凉,热汤面蛋花面随意变换。
陕西人的咥面,需提前备好三四瓣蒜,油泼辣子泼得美美滴,坐在路边的小凳上汗流浃背,管他上班下班先满足下怀旧的胃。
对,正宗的老陕都不说“吃面”,而是“咥(dié)面”。以“老碗盛食”,在饥劳饿透之后奋力扒拉碗中的食物。兴致起了,得要是蹲着或者站着,吃的时候发出令人垂涎的声音且酣畅得大汗淋漓……咥面,是一种欢畅,是一种豪爽。
biangbiang面,也叫裤带面,在面的家族里,它是众望所归的老大:有最大的个头,最多的笔画,用最大的碗,也最大限度的填满对饱足的定义。一寸多宽的面条,在扯面师傅的手里欢快起舞,biangbiang地击打着面案,再截成一段段的投入滚开的大锅中,两沸即成,洁白如玉的面条,配上绿色的小青菜、西红柿鸡蛋臊子、肉块,撒上鲜红的秦椒面和碧绿的小葱,热油一泼,香味四溅。这一碗面,色泽鲜艳,吃起来口感柔韧、筋道,滋味浓郁,那叫一个“忒色”!让人吃得“馋火”,有道是:“油泼辣子biángbiáng面,越吃越美赛神仙”。
对咧,要想领略到咱biangbiang面的精髓,那就再来几块标配的大蒜,边秃噜面,边嚼口大蒜,简直“嘹失塌咧”!
油泼面
油是正经的油,泼是撒泼的泼。陕西油泼面面观纯粹且浓烈,品之粗鲁又尽兴。宽度、厚度和韧度恰似三维世界的三个维度,又如女性的三个维度,勾勒出油泼面的态度。油泼面的精华全在油的温度和辣子细腻度。
有时候家乡的记忆,就是油泼时那一声醉人的滋啦~
岐山臊子面
“薄如纸,细似线,下到锅里戏秋千,盛到碗里莲花转,柔软口感,饱了也要加三碗。”这首歌谣是我们陕西子弟童年传统节目,没有人不会唱的。
正宗的“臊子面”不仅以“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九大特点享誉陕西,而且以独特的食俗将三千多年的祭祀礼仪保留传承到今,堪称美食里的活化石。
蘸水面
如果说臊子面像关中女子的细腻和温柔,蘸水面则具有关中汉子一样的粗犷豪放,面白薄筋光,汤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越觉香。说的就是咱老陕的蘸水面。
蘸水面是论根卖,宽度可达5、6厘米,长一米左右,食用时以大面盆盛之,与菠菜等同烹,谓之“清清白白”。每人有一蘸汁碗,调以蒜苗等及五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
汤汁适中、油而不腻、筋而不硬、香而不浓、蘸而不淡、光滑爽口……无论是考究的面还是忒色的汤汁,都是构成这碗美食的必备素材。
菠菜面
新鲜菠菜与面粉完美融合,经手工揉面、擀面、切面几步工序后水滚下锅,捞起后加入特制臊子,就成为了一碗口感筋韧,面香浓郁,营养健康的——纯手工菠菜面。
菠菜面的不仅在色泽上一枝独秀,更是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藐视陕西其他类别的面。
浆水面
浆水面,是以浆水作为汤汁的一种酸汤面条。每到烈日炎炎、高温酷暑季节,关中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做浆水。人们从田地劳作归来,吃上一碗浆水面,顿感清淡味醇,爽滑可口,醇香醒神,余味悠长。
陕西人吃饭讲究,但“浆水”制作方法简单。把小缸或小坛清洗干净,放入芹菜,再倒入不沾油渍的纯净面汤,然后密闭放在30度以上的高温中,发酵三五天,其味变酸,口感纯正,没有怪味,这样就做成了浆水。
当然了,咱陕西的面食可不只这一点点,上百种面条的吃法绝对不是吹的!烫面燃面炒面烩面花样不断,酱醋辣子青菜豆芽整瓣大蒜,细面宽面整个老碗喋上一遍,特色经典实在是让人解馋。
棍棍面,有炒有拌加个鸡蛋;裤带面,闻着香味唾沫下咽;拌汤面,喋上一口吃着舒坦;拔刀面,吃着劲道胃口挑战;疙瘩面,细如龙须吃着经典了;手擀面,下点青菜细嚼慢咽……你给陕西人一袋面,他们能还你一整个世界。
很多人离开陕西,最难过的就是吃不到陕西那种又粗糙又劲道的面。
面食慢慢的已经变成了我们陕西人的一种信仰,无论吃遍多少山珍海味,记忆里最美味的还是那一碗繎面。这一碗面,包含这座城市的市井文化,百年的传承,更是藏着这座城市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