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的生活】
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渐渐的被电脑,手机,平板等高科技产品给取代,百分之一百的人里面的人有90%的人使用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能够使人上瘾的东西,能够让人对它产生依赖性。我们原本安静的社会变得像一块块碎片一样……。
不管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还是人行道上等某些公共场合等,都会看到不同的人捧着手机,出神入画到什么境界呢?有的会坐过站,有的走着走着撞到什么东西等,结果为难的还是自己。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没有它,人们会觉得很无聊,因为拖着一天的疲惫回到家后,手机可能是唯一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果没有互联网,就不可能会有现在的社会。有些人们会像吸毒一样,过多的去依赖与联网,好像没有互联网他就不能活了一样。
最近的这几年来,不断会有高科技互联网的东西出现,比如:在手机上就能看书,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购买东西直接用手机扫下二维码,就能自动付款,等等。虽然现在有些东西还看不出来它有多是高科技,但是等到10年20年甚至50年过后,所有的东西都会是高科技的,比如说现在已经在研究的共享汽车,它是一种全新的自动驾驶车子,只要你上车后输入你要去哪里,他就会自动带你去。
如果想要走出这样破碎的世界,也不是没有办法,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出门去散散步,让自己放松一点。眺望远方,让疲惫的眼睛能够放松下来。或者是做一些运动。但是由于有些人们都自控能力太差从“碎片化的生活”里分离的时间十分稀少。
我经常会被这些碎片的时间给打扰到,早上起来第一件事看看手机,放学后急匆匆的赶到家,再是看看手机里有没有什么信息是值得我去讨论的,基本上每天放学后都会有同学在聊天,看着他们聊的热火朝天,我想顺便满足下自己就加入进去,想着只聊半个小时,谁知道一聊就是一个半小时,我的作业却连动也没动。可以想象到,我的时间都是被这些碎片化给掌控着。如果说让我们一天24小时都处在一个完全不用这些电子产品的状态下,肯定是不行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合理分配好时间,什么时间做这个,什么时间做那个等,学会去掌控这些破碎化的时间。为何不去尝试着做一下呢?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在向着碎片化的世界前进着,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哪怕是一分钟,哪怕是半分钟,只要我们不再被碎片化的世界掌控着,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碎片化的时间————以前的人们一天的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好了的。比如早上几点到几点干嘛,一般都比较有规律,用完整的某个时段去做某件事。而现在,我们零碎的时间都因为互联网而被利用起来了。只要想到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比如,抽出时间拿出手机上网看新闻,或者空出来的间隙浏览下朋友圈等等
碎片化的阅读————曾经的我们都是说今天买了这本书,计划明天几点到几点看完,而现在不是了。现在基本上都是每次下课看一点,中饭过后的空余时间看一点,睡觉之前看一点……现在的我们,只要你想看,随时可以拿到电子书或手机开始阅读。
碎片化的购物————听爸爸说,以前,人们买东西都是平时把要买的东西记在本子上,到了周末,再去大商场或大超市购物,但是现在可不同了,到哪都可以买东西。现在的人们都是说逛街的,周末的时候去次商场都比较随性,看什么喜欢就买什么。因为缺的东西随时可以在淘宝网或者京东等网商上加入购物车,付好款,卖家就会安排快递送到家,门都不用出,简单快捷又方便。我比较喜欢看书,有时我出去,路过一家书店,突然心血来潮想进去买本书也行。这样我们的购物也被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社交————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想和同学好好聊聊天都是等一年一次的同学聚会,而且万一那天刚好没有空,就又错过了一次相聚的机会。现在的话,只要在微信上打打字,发发朋友圈就好了,而且还能看到朋友们的近况行踪。我们的社交也因为互联网而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生活————老家那些孩子们都是习惯于放学回家做作业,做好了就在村子里玩儿,可我们这些上海的孩子们不一样,也许你想也没人可以和你玩。大多数人都是做完作业,看会儿手机,就又开始做一些零碎的事情了,做手工,画画,弹琴……
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碎片化了,所有人的每一天都拼凑得满满的,完全没有空余时间去做所谓的"思考人生"了。
你说,人们的生活都被逐渐碎片化了是件好事呢?还是件坏事呢?
【篇三:互联网:一把切割时间的刀】
步入21世纪,人类的生活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纷纷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一种叫做互联网的东西更是搭起了世界的桥梁。然而在我看来,它更是一把刀,一把锋利却没有柄的刀。
现在,各种牌子的智能手机出现在人们的手中,几乎人手一台。它也进入了我们学生的世界中:各种学校里的通知,全显示在微信群上:背书都背在交流软件中:普通的同学交流和问作业都在交流软件上进行。这些看似能够方便我们生活的网络软件事实上在更加大幅度地混乱我们的生活:做家庭作业时,自己的微信已经被同学拉进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群,滴度滴度不断的消息通知让我拿起了手机;课外学习,背课文全在网络上完成,使原来热闹,积极的教室变得冷冷清清;同学们口中的最新的电影资讯,电子游戏更是让我心里发毛,进入不了学习状态。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群只会计算的科学家给我们的行为取了一个可笑的名字:它叫碎片化。不仅仅在我们的学习中,在我们的业余生活中,我们也尽情地使用着这把没有柄的刀。现在,小说书,文学书,各种书,统统装上了电池我们再也不必为了看书去书店买书,去图书馆借书了。然而,我们的阅读量并未有为此增加。想想看,当屏幕上弹出各式各样的弹窗的时候,我们还会为了郭靖和欧阳克抢黄蓉的故事情节而捏一把汗吗?当微信好友发来消息时,我们的脑海里还有傲慢的达西先生吗?当微博里的网友都炸开了锅的时候,我们还能沉浸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吗?
走出了校门,我不仅仅看到的是小孩,更是大人们——他们捧着手机,上公交下地铁,有些竟还没忘记身边的孩子。记得一次坐地铁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坐着可以容两人做的位子,兴致勃勃地看着新出的电视剧,而且还将手机的音量调到最大,这个时候,又一位母亲拉着一个小孩走了过来,她说:“阿姨,麻烦挪一挪,让我的孩子也做一下。”然而那妇女却像耳聋一般,好久才极不情愿地挪了一下屁股,可空出的位子还是容不下一个孩子坐,再看那母亲,恼红了脸,开来一场恶战又在所难免了。有时候和父母走在路上,不管是过马路还是光走人行道,他们也总是捧着手机。每次我跟他们说不要看了过马路危险,他们总说是在和同事客户联系,还说我不懂体谅他们;口气就好像有辆车把他们撞倒都不会在乎似的。这时我就突然觉得大人们也不过如此,他们和小孩子犯同样的错误,还不懂的改正;相比之下,他们连走路的时间都被互联网切成了碎片,却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时间,被这把没有柄的刀戳得千疮百孔……
有人说,人的一生只需要三平米的土地;但是我觉得,人只有死后才只需要三平米土地。人活着的时候,不仅需要三平米土地,还需要一间屋子,一棵树,一个大自然。对,人活着的时候,需要一整个大自然。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渴望的大自然;没有WiFi,没有互联网,没有什么所谓的“碎片化”,只是一个完整,纯粹的大自然。
文章写到这里,我又听到不远处广场上的广场舞音乐的声音,那是一群年过花甲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跳舞,他们的生活中就没有互联网;他们去旅游,去跳舞,去互相庆祝生日;是的,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互联网,但是他们依旧感到很快活,生活依旧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