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若只如初——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记
记得,第一次喜欢上古词,就是因为读的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就在那上面我看到了纳兰容若所写的饮水词的魅力,也看到了纳兰容若的一生,书上经常戏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心事几人知?来细说纳兰的惆怅,也许纳兰容若的一生在外人看来是光鲜亮丽的,他拥有显赫的家世和卓越的才识,和一切别人梦寐以求得东西,可是他背后的惆怅却是鲜为人知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其实不止纳然容若一个人这样想,很多人都是如此,第一次的相遇,第一眼的感觉,总是最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很单纯,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总是少一份虚伪,多一份真诚;总是少一份复杂,多一份简单;总是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淡然。那时的我们真的很快乐,不会去想水中月镜中花,不会秋风悲画扇,可是人生永远无法停留在过去,不能总是若只如初,我们总要去面对种种问题,会体会许多不一样的悲伤,或是识人不清,遇人不淑,又或是因为一些外界环境,而遗失了很多东西,可是对于这,我们不能逃避,只能去勇敢的面对,只能积极向前,去挑战那一个个磨难,创造一个新的开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正如上句诗中的美好,才有了这下句诗的哀怨,因为初见是幸福的甜蜜的,对古人充满了好感和赞赏,可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总会产生一些嫌隙和摩擦,就好像两个身处不同地方的好友,因为,生活不同,呆的环境不同,想法渐渐也就不同了,其实,在我们觉得别人变了的时候,自己何尝又不是发生了改变呢?所以当我们再觉得人心易变的时候,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妨去换个心态,就当这个朋友是新认识的,去试着体验这份不同的友情。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时间过了好久,过去的誓言早已不见,可是心还是不曾后悔,毕竟曾经拥有过,那份甜蜜总是会留在心底让人难以忘怀,那份幸福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记得,老师曾和我说过,有时候做比不做要好得多,因为如果你不做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心中也会永远有一份遗憾,而如果努力过,即使失败了,心中也永远不会放不下,反而会有一种释然和放松感,会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读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发现书上最多的是纳兰容若为妻子卢氏写的悼亡词,卢氏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他用了三年的时光,让纳兰容若记了她一辈子,即使是死亡的消逝,也没能消灭这份感情的存在,也许卢氏不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人,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懂他的人,他一定很幸福,因为他没有誓言当日愿,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海誓山盟,或是友情,或是爱情,但这些誓言却不一定都会实现,有些只能变成了过眼云烟,与其在那独自哀怨,倒不如展望未来。
读完《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所以说纳兰容若惆怅,正是因为他一生都无法从惆怅中走出来,其实,何必呢?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已经功高盖主,备受压制,为何不隐姓埋名,去个偏僻小乡,做个教书先生,平凡快乐的度过这一声呢?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却总是停留在过去,可人却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所以与其沉浸在过去中无法自拔,倒不如展望未来,未来是全新的,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料下一步是什么,这不就是一切如初吗?也是一份新的遇见。
【篇二:此情可待成追忆】
生命的图案上,总会有些错落的斑点,那是时光留给我们的遗憾。只是,当时已经惘然!
情到深处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容若思人,故情依旧,蓬莱往事常在深夜唱响。无论是卢氏,亦或是谢娘,回首不过尔尔,沾满着伤痛。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也总是那么令人感伤,感情似一张网,网住了他的世界,也封住了她们的天堂。容若日夜思念,也曾想过,若是不曾相遇,亦不会相知,继而相思,直至相离,尝尽无限离别之苦,留给他无数悔恨与惋惜,“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最终还是他做了那个负心人,“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下一世,容若愿化作星辰,日夜陪伴你们,“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人何处,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易安细腻,愁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毕竟,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奈何,命运总无情,给了她一份“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的人生,后半生的痛苦吞没了她前半生的幸福,让她的结尾都洒满泪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她一生挚爱的身旁,她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让她安心,让她温暖;但,他的离去让她的世界就此坍塌!一片废墟之中,她迷茫度过了后半生,“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易安憔悴了,真的像黄花一样,没有了欣赏的人,就再没有开放的激动了。明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信我们在世界的角落会再次相逢,再次开始我们的开始,这一次,我将为你盛开到地老天荒,秋水天长!
树荫下散落的光亮,射进心房,照亮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份深情,待来世再酿成与世长存的干红。遗憾,时间会为我们缝补,溶解进心脏,成为心室壁上美好的花纹,成为回忆里最珍贵的图案。
独坐在季节的街口,聆听着花开花落的声音,你不来,我不敢老去!此情,可待成追忆!
【篇三:人生若只是初见】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迎着朝阳,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朗朗读书声中走进教室,在还未走出都美梦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小时候的种种都已忘却,唯有这两句诗,还停留在我的脑海中。
小时候读诗,只是单纯的复述,享受着那片刻的音韵美,叠字,押韵,起承转合,这在小时候的我看来,是多么的神奇,似乎从那时候后起,诗成了我的一部分。
后来,老师不再是单纯的再让我们读诗,背诗了,我们也开始慢慢领会到,原来诗除了音律美,还可以有着画面美。“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原来描绘的是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的升起,一条宽广的大河映照着夕阳,空旷的大漠,孤零零的炊烟与大河,使人倍感孤独的画面,我心中一惊,原来诗与画是紧密相连的。
再到了大一点,我开始尝试着去了解那诗中所蕴含的故事,“何事秋风画悲扇”说的是汉代汉代班婕妤的故事,“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说的是李基隆与杨玉环。原来诗中不仅可以有画,还可以是带着故事的。一句诗,即一个故事。
现在读诗,我又开始静静的去品味那诗中的意境与那诗人的情怀。原来苏轼是潇洒的,李白是不羁的,杜甫是理性的。原来诗如其人,一首诗即为一个人。
我们渐渐的长大,读得懂“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却再已找不到小时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时的欣喜了。就像我们在毕业的时候,经常会唱的送别歌一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往往才唱了前两句,就以泣不成声。
人生若只是初见,多好。
那我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坐在椅子上一起讨论着《静夜诗》中静的读音,还可以一起在公园划船的时候坐着形似天鹅的船,还可以再同游黄鹤楼的时候一同念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还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一些唯有小孩子才能肆无忌惮做的事情。
人生若只是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若,只是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