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巷余韵】
你可曾记得,那条经历了百年沧桑,却仍然安详的古巷,凝刻在斑驳青石板上的古呓源流着数百年风华的画面,満落历史尘烟的阁楼轩榭,似乎被远古拉长,拉长那段岁月在流年中转动,恍惚成久违的湛江古巷传唱。
晨曦中,望去,古巷凝结在朦胧中,仿佛哼唱着古典韵律的余音。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洗刷得光滑明亮,脚下发出“踏踏”声,那样祥和而浑厚,如古钟击荡的余音,荡漾在古巷中,让古巷有了另一般生机。随后,又渐渐消失在这片古巷韵律中,天地如寂,恢复了宁静。然而,这份宁静,牵勾着我内心,静得如一潭平静湖面,又如同自己化为一缕轻云,在这古巷中飘散着!一步一步,渐行渐远得迎领到古巷另一世界中去。
再一路探寻,隐若中可看到“海派”般的古商埠老宅——它保留着上世纪中西混合风格,走进一扇扇造型不同的门洞,你似乎进入另一老年代:木质雕花的楼梯扶手,略微蒙尘的玻璃,图案奇异的地板……无一不带有岁月沉淀下的典雅。老宅斑驳的墙面在骄阳下的影子显得那样安详,如一位老者在静品这番美,如果你驻足在青石板上凝视这老宅,让自己对这繁华中静谧的另一份认识,从而眺望曾古雅岁月!再跃然于天地间,那一排骑楼住宅,隐匿在浮华后面,安静地看着这座城市的变迁。道路两边矗立的矮的楼,青砖,碧瓦,门前低吼的石狮在这保持着孤傲的姿态,在诉说着历代古巷人们的历艰苦涯。也许,它真的老了,被岁月抹损了最初的模样,留下的,只是一片沧桑!
岁月沧桑,古巷在蜕变着。沿着古老的声音,你会惊叹,那古巷也刹那间生动起来,也带动这鳞次栉比的楼层活跃起来,这里人口密杂,住着“七十二家房客”,同出一个街口,却和睦相处,休戚与共,谁家有喜视为己喜,谁家有难当做己难。民风淳朴,民情真挚,这不正是营造这旧情古巷人们那深厚情系吗。时常,你可以看到一幅幅和谐生动的古巷风情画——小巷间,老人摇扇纳凉闲聊,女人搓衣晾裳友谈,男人品茶饮酒谈天,青年打牌下棋看报,商人吆喝买卖,孩童则在狭窄青石板道上嬉戏追逐,愉悦的鸟儿也在轻轻摇动着身姿,沉浸在这温馨的一幕,这一切交融在一起,勾勒着百年馨暖的古巷图,也正谱写着小巷这一代代人情世故,友谊情深,幸福勤劳的时代人!
流淌不止的古雅之景,淳朴之情的古巷,就这样沉寂在岁月的年轮中,摇曳着时代的变迁,酝酿着古巷余韵。可我们不曾忘记,曾有一条古巷,孕育着几代人的梦,洋溢着那淳朴之美!
【篇二:这个春天也有寂寞】
正值春天,玉兰正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黄喉正忙于啼鸣,清亮的鸣声冲破雾霭,万物复苏,“想必春天是个热闹的季节吧。”
我默默地想着,踏着青石板,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谁能了解我的寂寞?杨柳风拂过脸颊,撩起发梢撩不去我的烦恼。不知为何,我是这样执着地热爱着茶,喜欢闻掀起茶盖后萦绕满屋的茗香,那是一缕亘古不变的气息,舒张着浑身的毛孔;喜欢看水打湿茶叶后在淡黄色的水面打着旋儿,悠哉悠哉地沉入杯底;喜欢细抿一口茶,任由夹杂着茗香的暖气溢满口腔的舒畅与悠闲。没有人听懂我的寂寞。妈妈认为,步入初二,应致力于学习,而不是把心思投入古老的茶道中;同龄的好朋友认为,这是一种过时的爱好;老师认为,这是一种不务正业。但我几欲申辩却没有开口,在学习疲倦之余时而闻一股苦中带有清香的气息,更益于学习。
哎。我提了提手中的袋子,走过一座桥。在转角处,河畔一株樱花树正开得盛。想必是株寒绯樱,花芯红得艳,如团团火花,不像其他樱花般轻柔粉嫩的美,在这睡满青苔的青石板道上,仅长着如此一株树,风一拂,几许花瓣纷纷洒洒,几片点缀在青石板上,几片洒在湖面,映得浓青的湖水上绽放出片片娇艳。的确,沾了水的樱花如出水芙蓉,绯红中透着点亮,如少女的红晕。如此美丽的景,如此美丽的春天,只可惜,在这寥寥无人的小巷中,只有孤芳自赏罢了,这个春天该寂寞吧。
幽幽地哀叹着,心中却突然闪了一下,樱花开得匆匆,去得匆匆,也许只有半个月,它的花就谢了吧,加之又生长在如此一角落,又有谁会看到,理解她的美呢?可她却坚持开花。
心中的光愈来愈亮,冲破雾霭,步伐不觉加快。
这个春天也有寂寞,即使无人理解它的寂寞,也要像樱花般坚持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