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洞相关作文

【篇一:小学最后一次春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坐落在含山的褒禅山也因为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而闻名于世。今年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春游,我有幸来到这里游玩。王安石当年听取同行朋友的建议,没有走到华阳洞的终点,最终没有看到洞内最奇特的景观,而感到十分遗憾,我们今天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

刚进入华阳洞,五彩的灯光照射着洞内的景象,面前矗立着一块石碑,上方镌刻着一行字“褒禅山华阳洞”。路的两侧有泉水,泉水并不深,清澈见底。顺着玻璃栈道走了约20米,就可以看到钟乳石形成的自然景观,有的像金箍棒,叫“顶天立地”,有的像小兔子,叫“玉兔出宫”,又走了20米,两边的石壁上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精美的壁画。走着走着,就进入了一个钟乳石的大殿,这个大殿高约7、8米,至少可以容纳十数人并排行走,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大佛殿”,这么大的殿是怎么形成的?又要经过多少年?同学们都有点咋舌。再往前走,原本宽敞的大殿忽然变成了一条窄窄长长的小径,最矮的地方只能弓着身低着头走过去。在离洞口不远处,最奇特的景观出现了,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三面佛”,我们从正面及两侧看到的是三个不同形态的佛,有一个慈悲地拈花一笑,一个神态严肃、法像庄严,还有一个面目端庄。我们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洞的最里面还在施工,我们没有看完就出洞了。但是,我们比王安石看到了更多更美的风景,我们坚持到了最后,我们没有遗憾。

这是我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春游,我感到很快乐,看着同学们兴奋地吵闹着,老师们和蔼的笑容,陪同家长恬淡的神情,我又感到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在这六年学习生活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饱含着的我的努力和坚持,我会把这份执着延续下去。

我的童年没有遗憾!

【篇二:最后一次春游】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现在春意盎然,正是春游踏青的时节。周二,我们去了含山县的褒禅山,在春光无限好之时,体验了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春游。

大巴在八点准时出发。一路上,窗外的建筑物与绿枝“嗖嗖”地掠过。一个半小时后,当车门打开,一缕微风吹进时,我不禁在心中感叹:终于真正开始春游了,好嗨哦!

第一站是华阳洞。顺着崎岖的山路,终于来到了洞前。洞口很窄,只能容纳2个人同时进入。进了洞,往下望,是一条陡而狭长的通道。班级队伍缓缓向下挪动,走着走着,洞口的一丝亮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璀璨的灯光,五彩缤纷,绚丽夺目。走下层层叠叠的阶梯后,是一座平坦的板桥,桥沿很低,两旁是浅浅的水池。较低的地方需要弯腰走过。走上了路面,洞也宽阔起来。两旁的彩灯把洞内照得灯火通明。道路蜿蜒,不时还有玻璃桥与水池;小小的喷泉也星罗棋布。有时走到开阔处,闪闪发光的钟乳石,高高的洞顶,深邃幽暗的洞深处,使人感到仿佛身处暗夜,灯光则像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大约走了二十分钟,峰回路转处,出现了一丝亮光,慢慢的,慢慢的,刺眼亮光出现在上方,队伍一点一点的到达地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当时我心中真切的感受。回望洞中,真感觉那是另一个世界。

接下来的流程,与往常每次春游一样:野餐、吃零食。褒禅山的山路,放眼望去,绿意盎然。而最令人难忘的,是春游尾声的那一串糖葫芦。糖葫芦小而精致,一口咬下去,甜蜜美味。我觉得,这才是春游的“味道”!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最后一次春游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这样万紫千红的春天里,留下了一份永远的回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