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坚持】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毛主席说的话。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坚持做好事。但是,张纪清老爷爷却坚持30多年做好事,我们要向他学习!
张纪清老爷爷坚持30多年捐款,1983年,他用创业的钱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1987年他给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捐钱。他还用政府给5000元生活费捐给敬老院买被子让老人能温暖的过冬。张纪清老爷爷的事迹带动了整个江阴城市的慈善,感动了全中国。张纪清老爷爷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但这些年,他为了多做善事,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00平方米变成200平方米,从200平方米变成100平方米,从100平方米变成74平方米;从开始的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在张纪清老爷爷家里,他自己还保留着厚厚的一叠汇款单据和包裹单,上面全都是寄给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的,有的是2000元,有的是1000元,有的是500元。
张纪清老爷爷不仅坚持30多年捐款,还坚持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1987年6月28日,他第一次化名“炎黄”,因为他认为中国人都是炎黄的子孙,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传统美德。当他被发现时,他却说:“人家有困难,帮一把是应该的,你们真不应该来把我评为感动中国下大人物之一!”
看着张纪清老爷爷的事迹,我为自己感到丢脸。我做一件事总是不能持之以恒,不能像张纪清老爷爷那样多年女如一日的坚持,坚持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们都应该向张纪清老爷爷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篇二:照片里的故事话题作文】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我在邮局填写包裹单。说起这张照片,还有一个故事呢。
去年,校讯通开展了一个“爱心捐书”的活动,号召博友们踊跃参加。这些爱心图书将会捐赠给山区里的孩子们。
一看到这个消息,我和妈妈就赶紧报名,我在书柜里挑了共二十本图书。第二天,就让妈妈寄走了。
想到大管家能早点儿收到我的书,我心里就美滋滋的。
可是,没过几天。当我看到博友们捐的都是新书时,就开始闷闷不乐了。心想:为什么自己那么小气呢?别人都捐新书,而我却捐了旧书,真是不好意思呀。就对妈妈说,“我好后悔呀,早知道就应该捐新书了。”
“没关系,新书旧书都一样。”妈妈语重心长得对我说:“爱心没有新旧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有了一丝安慰,但还是不甘心。就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压岁钱买几本新书呢?我还可以第二次捐书嘛!当我把想法告诉妈妈时,妈妈高兴地点了点头。
于是,我就取了一百元压岁钱,和妈妈一起去新华书店精心挑选了四本图书。回到家,我又在书的扉页上画了一个漂亮的“爱心卡”标志,并写上了我的祝福语。看着四本崭新的爱心图书,我好像看到了山区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喜气洋洋的。
这次,我亲自到邮局,填写了一张包裹单,顺利地把书寄走了……
你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我在邮局填写包裹单时,妈妈给我照的。妈妈说这张照片很有意义,它见证了我的成长。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想起这个故事。它会随时提醒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篇三:菊香醉我心】
岁月无情地冲淡了许多美好记忆,然而那个秋天,我却久久不能忘记,因为在那个秋天,我收获了一份出其不意的礼物。
那是一个秋风送爽,云淡日丽的日子,校园的大榕树在秋风中摆动着自己庞大的身躯,地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空中飘着一片树叶,我伸手正想握住它弱小的身体,“文君,收发室有你的包裹单!”一句话打断了我,怀着几丝惊奇,我冲向收发室。咦,从杭州寄来的,会是谁呢?我思索着,“刘香兰”寄,哦!想起来了,那是我上学期的同桌,听说她在杭州上学呢,今天刮什么风了,她竟然想起了我,我太荣幸了!
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放学,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邮政所,取出包裹,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一张卡片,一包“杭百菊”映入我眼帘,“送你一包菊花,润润喉咙,望你笑纳!”短短的话语温暖了我的心房,一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暖流涌入心头……
我回到房间,拆开“杭百菊”,拾了几片菊花,放入杯中,一朵朵菊花又重现了昔日美丽的身姿,在水中绽放,扑鼻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菊香,闻着菊香,我轻轻捧起水杯,用心地品尝起来,菊花茶甜了我的口,醉了我的心……
虽然事隔已久,但那菊香却一直迷漫在我记忆的心头,那浓浓的友情一直件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