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乡下】
今天是周末,妈妈带我们去乡下学着割稻谷。
我们坐了半个小时的车,来到外婆家。外婆家是在很偏僻的小村庄里,那里群山环绕,绿水,青山。一路观察着沿途的风景,有草地上成群的牛羊,田地上滑稽的稻草人,还有路途上洒脱的野狗。
不禁低吟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外婆门前有一条河,原本几年前是清澈见底的,后来人们的生活垃圾都往河里倒之后,今天的模样便是水涨得老高,也变得浑浊,水被污染,鱼也少了很多。
太阳高高悬挂着,有些炎热。我们走了几条狭长的小道,路不太好走,大概五分钟的路去到了田地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还有碧黄的稻谷,细长细长的,占了两亩地。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我拿起镰刀便开始学着大人割稻谷的样子。用手抓住一把稻谷,镰刀就开始向下割,六把作一捆,如此重复。
田地上还有很多说不上名字的小虫儿,沾在稻谷上。我还以为走在沿边的地方踩空,半条腿陷了下去,惹得一鞋的泥土。
我们割了半个小时,割了大概半亩地,就回家吃饭了。可是我们一点儿也不觉着累,只是有些汗而已,但是我们收获了很多。
【篇二:向自由出发】
新的一年开启了新的景象。每到新年伊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制定新年的目标和希望。想在新的年岁里克服自身的不足,取得工作和学业的进步,拥有健康的体魄,挣到理想的薪水,遇见心仪的人等等。生命是由时间来衡量的,面对时间的流逝,我们会本能的产生危机感。时不我待的恐惧会随风袭来。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隐性风险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因素环绕左右的环境下,人心极易波动、浮躁、焦虑,甚至陷入迷茫和空虚。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今年的我与去年的我应该是不一样的。古人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最不该丢掉的就是希望。无论当下处在何种处境,只要有希望,有一缕阳光照进自己的心房,一切都显得没那么糟。
展望新的一年,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满怀憧憬,应该是件好事。的确,不难发现,当大家摊开去年的计划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四个字的感慨:“一地鸡毛”。没有任何一项是按照设想顺利完成的。既然这样,是不是意味着对新的一年做好规划就没有价值呢?其实,写在纸上的,终究不如刻在心里的。有计划的生活才更有方向感,更有安全感,更有质量。就算最后呈现出来的没有原来预想的那么好,至少努力的线路是对的。很多付出没有立即见效,也许已经隐约在影响自己的习惯和行为,在为未来储蓄能量。
换一种思考的维度,或许时间问题会成为全社会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化面前,每天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人们并非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正在做什么,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经常顾此失彼。选择和平衡两大难题就摆在面前。如何过上有品位的生活,演绎出自己的精彩。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握、利用好时间几乎成为一个摆在首位的答案。一天仅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人一辈子也就是几十年至上百年的光景。有人提出把时间当成价值的衡量标准,让它清晰化、可视化,进入人们的关注区,是有一定道理的。还有人在探讨国民总时间(即GDT)的问题,像GDP作为指标衡量经济发展一样,国民总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尊重时间、珍惜时间,不耽误他人的时间,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无疑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2017年已经将我们拥入怀中,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这一年。过好这一年既是心愿又是责任和义务。朝阳夕露,鸟飞虫鸣,高山流水,树繁草荣,面对美好,让我们与时间携手,向自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