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以奢靡为耻,以俭素为荣】
细雨连绵,落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河边身着蓑衣的船夫们系着船绳靠岸,笑声远远传来,惊起低飞的燕雀。绣鞋上的蝴蝶翩然欲飞,轻巧踏在青石小路上,溅起一片水花。
于我来说,这是最美的所在——小桥流水青石雨巷,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富贵奢靡,未必是生活的最佳标准。
妇人端着木盆忙不迭的跑出来接水,或许对她们来说,这老天爷赐的水,是最干净的罢。孩童们拿着木瓢在盆里一勺俩勺的舀水,矮小的身子踮起脚尖才能够到花田,摇摇晃晃却又不倒,煞是可爱。
司马光曾曰:“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放眼今朝,多媒体的时代。人们随手一拍,买的东西,自拍,房屋便在朋友圈一览无余。其中打肿脸充胖子——没钱装有钱之人不在少数:父母一年的退休工资换来了他们的两三个名牌包包;父、母亲节拿着父母工资在点歌房里大唱爸妈你辛苦了;放着小区楼梯不走却在跑步房里挥汗如雨大晒微博……太多太多的例子,若要我一一举完,恐一年早过。
我不认为那些穿着外国名牌的人比身着纯棉衣衫的人要高端,这是一种及其可悲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多向往国外,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暑假结束,她拿着在新加坡旅游的照片在我面前炫耀:“看,新加坡的日出,多美。”我一笑置之。外国的太阳可不比中国的月亮大。我的表兄曾跟我谈及这话题,他笑着说:“有些中国人觉得,世界上只有俩个国家,中国和外国。”言语风趣,却使我深思许久。
似乎中国的年轻女性更欢喜外国昂贵的名牌,其实它远不抵我们国产的实用。说到底,还是个虚荣心的问题。一部分年轻漂亮的女孩总觉得——昂贵的配饰才能凸显她们不凡的气质。
虚荣心,说到底还是因为自身不够自信,不够优秀,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有常人之俗进入雅人之俗。这时便有虚荣心,尔真正的成功、内心充实之人往往是不在乎财富,回归于俗人之淳朴自然。
《训俭示康》那本书趴在书桌上,司马光的话语回荡耳畔,久久不散。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我合上书页,一夜无眠。
【篇二:我终于读懂了你】
我一直不懂你。
我一直想弄懂你。
就像现在,你又一次地把我夹给你的菜夹回我的碗里。轻声地说,你吃吧。我却大呼小叫着,真是不懂你,怎么什么都不爱吃啊。于是,在年幼的我心中,你就多了这样的标签:挑食。你却懂我的想法,而又无可奈何。只能留下一句“你不懂。”就匆匆离去。
我望着你的背影,嘟囔着,真是不懂,每天都这样着急,干什么呢?
我不懂你,可很快我就有了了解你的机会。
那日,我照常出去散步,却走了一条我从未走过的路。远处有一个背影很像你,我想凑近瞧瞧。那背影却像懂我一般,转了过来。
真的是你,你举高了手臂,大声地叫我过去。说要给我买冰棍儿。
我却一溜烟似的逃了。不是因为你惊喜中夹杂着怪异的语调,而是因为你的手中,拿着两个矿泉水瓶。
我靠在墙边,暗暗祈祷刚刚没有人注意到我,想法像我急促的呼吸,无法抑制。我想,我终于懂了你。你平日那简单的衣着和俭素的生活不是因为你热爱简朴,而是因为你抠门儿。而且你还让我丢了脸。
那之后,我处处躲着你。你真的懂我,收回了那想伸出的手,忍住了那想说的话。
可我的生日,你还是来了。我面对着墙,背对着你。耳畔是你几不可闻的一声叹息,眼前却出现了一只手。那手黑黝黝的,布满了老茧,还有一处新的伤口,却正拿着一只小巧精致的礼盒。我只好不情愿的道谢,接过,拆开。盒里却是一只手表,一只我期盼已久的新款手表。
我看着你,你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挠挠头,露出了憨厚质朴的笑“上回你盯着它看了好久,我懂的。”
刹那间,我涕泗滂沱。泪眼朦胧中是你憨厚的微笑,是你布满老茧与伤口的手,是你几次推回来的热菜。是你高举手臂的身影,是你收回伸出的手时落寞的笑容。
我想,我终于懂了你。你不是爱挑食的老头,只是爱着孙子的爷爷,你不是抠门的老头,只是省吃俭用想为孙子买一只新款手表的爷爷。你是默默爱着我的人,你是我的爷爷。
您是最懂我的人啊,我却一直没能走进你的心,理解您的世界。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