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月是故乡明】
我从未离开过故乡这片土地,自然无法体味游子作异乡客的感受。然而,细细想来,那一词一阕一诗被我所默默咀嚼的,其中的思乡之真切我难道从未感受到吗?
那怯了而问“君家在何处”的女子呵,带着“或恐是同乡”的憧憬的女子呵,在崔颢的笔下生得如此多姿绰约。思乡情总是离不开心头,它甚至还在心头间绕转千秋:忘不了故乡的侬语家常,忘不了故乡的吉庆嘉祥,更忘不了故乡的声乐琵琶……
旅居在外的游子呵,当耳畔响起故土熟悉的乐曲时,你的眼前是否能看到家中艺女熟稔的捻弦呢?你的双唇是否哼出与家人共饮饯别之酒的小令呢?在外的游子呵,你今日于渡口,明日于驿馆,你也应听过不少的曲了,你是否与吟诵“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的乐天有同是沦落人之寥寥无归属感呢?
望月怀人,望月思乡。同年同月忘同月,思人思情思故乡。在空中永不褪色的月不得不说它是游子最能寄怀情思的物什了!举头望月,低头思乡。只因素娥的皎洁若那寒冷的冰霜,竟勾起李白那凄凄切切的思乡愁绪。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玉兔慵懒地行走于故乡与东坡所处的异地间,东坡不得眠。
在外的游子呵,你们是浩瀚江波上无依的一片孤舟,任风吹着你们幽缈的情思;羁旅的乡愁呵,它们是蒲公英的绒毛,天涯无处是其空所;衣襟上的尘埃呵,由京畿与故乡的气息攒聚累积,它们见证着游子们的颠沛流离,愁肠百转……
故乡的春天,满眼的青翠桃红出现在游子们的梦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游子们可知故乡是什么模样?家中良人的容颜又经历怎样的摧残?欲归不能归,眺望东方,于是,在夜里,游子们的魂灵快马加鞭,将一片片的葱翠掠成了缕缕的青烟;于是,在月下,游子们泪湿沾襟,泪里藏着故乡泥土的雨后芬芳……
游子们太寂寞,已近故乡,情怯难往。怕的,是良辰美景变为荒芜;经历的,是秋来寒暑流过的几笺落寞;而在外陪伴他们的,也只有似春水流不尽、似闺怨道不明的缕缕乡愁,也只有如那自由的流星般的举世漂泊之感。
我似乎可以听见,游子缓步近乡的跫音;我似乎可以听见,游子望眼故土的怆然。
在秋日,在凉柯下,我似是听到了落红归土的声音。
【篇二:惟愿书香满人间】
犹记得幼时的我,一日百无聊赖,便走进了父亲的书房。这虽是陋室,却惟书满馨。指尖轻轻划过一本本书的背脊,像是在上面跳一支圆舞曲,既似漫不经心,又若精挑细选。突然,我的指尖停下,眼神聚焦在一处——《纳兰容若词集》纳兰容若,这也是一个人名吗?小小的我瞬间便被吸引。当时一知半解的我故作高深,学着古时文人雅客那般,摇头晃脑品词句。纳兰容若,纳兰容若,小小的我不停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幼稚而又笨拙,但却总算记住了这个名字。至此,它便似乎融进了我的血里,住进了我的心里,影响我至深。
现在,我已是一名高中生了,闲暇时分,我最爱的,便是捧着纳兰词集,坐在房间一隅,与百年前的他对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词中那千绕百转的心迹与情韵,实让我心悸不已。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千言。“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以他凄伤婉丽的词语,倾吐了他复杂悲凉的心声,实是让人在随其愁楚时又不禁惊叹于他的才华。
然而,纳兰给我带来震撼的,不仅是诗词,还有他的高风亮节。
在仕途上,他虽出身于满清贵族,但却从未因权而矜,而是潜心研学。他极其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虽无法改变他人心意,却能在泥潭中保持自己的本心,“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在交友上,他也从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而是与“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者合者”,与那些同他一般有志却不肯落俗之人交好。他虽身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却从不忘本,在给友人书信后落款“长白”、“长白道人”这些名号,绝非附庸风雅,虚张声势,而是他内心的自白。
如今,我即将面临的,是日益残酷的一场“战争”——高考。可是,每当我想起纳兰,想起他的词集,我的内心似乎又充满了能量。论苦,我不如在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年代的他。论艰,我更比不上当初历经丧妻之痛的他。可即使这样,他还是能活出属于他的一份精彩,在史书上留下独属于他的一道墨笔。
熄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儒家说,读书是为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我没那么大的理想,正心修身对我来说已足够。而恰巧读书能帮我达成这两点,帮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我,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不求鲜花布前路,惟愿书香满人间。
【篇三:风雪悠然落】
风雪悠然落,登高楼,望这繁华沧桑。
走在小路上,让那飘零的雪花沾满衣裳;看向远方,看那茫茫大雪中的火树银花。那斑驳的纸伞泛着岁月的古香,与你,度那寂寥残冬。
风,吹走了思念如线,激起那往事飞扬;雪,掩盖了浮生半梦,带走了岁月沧桑。不求花好月圆,不慕比翼双飞,只愿沉浮世间,伴那清瘦春雨走过大地;陪那树叶度过春秋轮回。
悠然于远方的山水,怅然于隔岸的烟波。我走过大街小巷,触碰那尘封已久的记忆,用手心的温暖唤醒那冷漠外表中的一丝温暖。
也许是那个冬天,看着那街头的炊烟,留恋化成水,溶在记忆中,刻在心中。就在今夜,看那星星灯火,追忆那苒苒光阴。
独倚高楼,用心体会那份愁;席地而坐,赏遍地莺花。
我反反复复寻你,只听那一曲离别;我想抓住你留下的痕迹,却如烟花一般转瞬而逝。
听那雨碎江南;看那离殇一盅,品那一盏清茶,恋那一缕牵挂。
物是人非,当年的约定随风而逝,海枯,石烂,终经不过岁月的磨合。山如黛,月如钩,月光下,等你。
风雪渐歇,执手相望,花露凝愁。烟花巷陌,我在那棵树下看,离愁卷寒霜。
隐约烛光下,断肠声尽,转却仰天大笑,泪洒山水间。
风雪悠然落,在那朦胧的季节。
【篇四:每夜有梦书当枕】
万籁俱静,合书,做一回充满墨香的梦……
秋风萧瑟,亭台楼阁,纷纷落叶黄,我独自走在石板小路上,只见一中年男子衣衫单薄,伫立在不远处低矮的轩窗前,眼神有一股道不出的凄凉。我缓缓的移步过去,本想问他这是哪儿,正当我要推门进去时,他拿起身边的笔,在苍白无力的宣纸上,挥洒忧愁“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如此惆怅之句不正是出自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之手吗?我惊讶的抬起头。少年时,一身才华却因朝廷之争难以施展,庸庸碌碌,深喑帝王心术的康熙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明里是把他当作挚交,实际是为了限制明珠势力的蔓延。这一切一切的不顺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叭嗒”,一棵泪珠滴落在纸上,蕴开来,绽出一朵花,是他悲伤开出的花。我欲找他攀谈时,时空转换,只隐隐约约听见他低沉的呢喃“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烟云一场梦。”
四周很空旷,寒风丝丝入骨,我紧紧的裹住衣裳,往前走了走,不一会儿,一座杂草丛生的坟出现在我眼前,我打了个寒战,远远望见,一男子跺步走进,提着满篮的纸钱元宝,面色凝重,他慢慢的走到坟前,双膝跪地,淡淡的笑着“朝云,我来看你了”这个人应该是苏轼吧,我自言自语道。仔细一看,鬓角微白,风尘满面,泪却如霜。在苏轼家道中落后,人走茶凉,只有朝云对他不离不弃,可惜,天妒红颜,让她英年早逝,留下伤心欲绝的他独活于世,词风豪气的他感时伤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堂堂三尺男儿,此刻,却心痛难抑,或许,正如柳永所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于是,我摘了一朵小黄花,让它随风飘去,祭奠朝云……
明月千万里,梧桐叶沙沙作响,身穿金色龙袍的他走上台阶,亡国之君忧愁难谴,只得借景抒情,风吹的他衣角飞扬,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悲从中来,提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禁叹了一口气,帝王出身成就了他不朽的词婚,也造成了他悲苦的一生,只能说造化弄人……
睁开眼,台灯,书桌浮现眼前。原来不过是一常梦,一场不必问此地何地,今夕何夕,单单只是心灵旅行的梦……
每夜有梦书当枕,历史沉淀,悠悠我心。
【篇五:梦】
浮华过阡,陌路一方,梦中的期许,几人遥望?
渌水亭边有人痴痴不归,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煨暖了千古寒伤。落叶知秋,繁华织梦,身处富贵云集的江海中,一颗逐梦的心,岂能不有逆水行舟的孤独之心。拥有着天下妒忌的才华,也拥有着无可奈何的思念。那一年,知己入宫,自此后红墙不可逾越;那一年,卢氏早亡,染透了你后半世的“冷暖自知”……思念浸润薄凉,一曲离殇难诉衷肠。“一宵冷雨葬名花”是你对尘世美好的无限痛惜,“断肠声里忆平生”是深深思念时的伤心欲绝,只有拥有一颗至情至烈的心,才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般的千古绝响。纳兰容若,从富贵花中诞生的长鸣昙花,惊动了词坛。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你?是梦,是大彻大悟的梦,是心中悲痛需要化解的梦。是大概是上苍都不忍心看你如此悲伤,让你早早的追随卢氏去了,在人间你留给我们的是汪国真的:自唐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惊艳之叹!
汨罗江旁有人久久凝视,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诠释了君子之志。你可知,你那惊人的一跃,整个中华都为你嗟叹!你追逐梦中的美好,不甘低头,纵然粉身碎骨也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今你和渔父的对话为后人传颂,你可想到中华民族永远记住了你,那个一心向梦,不畏世俗的真英雄!你虽然走了,但那个敢言天地不公的身影印在了中华千千万万的儿女心中,是啊!你有自己心中的梦,坚定的脚步未曾放松过,你纵身一跃,跳出来了染梦的污浊沼泽,你,是好样的。你在江中徐徐下沉时,楚国也亦日薄西山,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梦,随花落去,但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捍卫。
有人问我什么是梦?科学解释,梦是一种生理现象,类似于海市蜃楼般的折射,氤氲出你的执念。执你一念,倾世永远。
梦是我们深夜里的那抹曙光,梦是我们无助时的那份坚持,梦是我们成功路的必备收藏。
【篇六:恰如三月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朋友送我的书签,上面正是纳兰容若的一句词。想起了那位一生恰如三月花的公子——纳兰容若。
安意如说:“细度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才开始慢慢了解纳兰容若。那是一个三百年前的男子,通过他的经历,他的诗词就是这样慢慢的走到了我的心底,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让我对他又爱又恨。
纳兰容若天资极好,十七成为诸生,十八参加乡试,二十二就赐进士,伴康熙,成为一等御前侍卫,其父明珠更是权倾一朝的首辅之臣。但是容若恐怕也是心知肚明,自己的御前侍卫只是皇帝的摆饰品,是用来牵制父亲的政治牺牲品。“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便是他的真实写照,却只能发出“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感慨,成为惆怅人间的红尘过客。
温文尔雅的公子身边定会有几位知己,便像“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所说,顾贞观这面镜子映照了容若对于友情的诠释,为了朋友甘愿憔悴费神,甚至毫无怨言。
他曾救吴汉搓只是因为顾贞观,且又为了他去求其父明珠,故事吴国公子挂剑留徐,以示信义,被后人称之为一诺千金,其实他的所为才像那位贵族公子吴季礼。我极为感叹,其为爱。
正是因为顾贞观是若容对于感情的镜子,才是顾贞观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若容总是作茧自缚,对人,对事都无法全然放开。“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正是因为若容才放不开吧,对于谢娘,他放不下,而忽视了卢氏;而又当卢氏逝去时,他才发现他亏欠了她多少,而郁郁寡欢。他不懂“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他的人生太完满,就连他的父亲都要在官场里苦苦挣扎,他却可以以高高的姿态看遍人间冷暖,连家破人亡也在他逝去后才发生。这样的他,怎能让人不恨他?
他的一生就像三月花一般,在春光最盛的时候,溘然长逝,在他人生最为完满时体会发现他这一生的不完满。这样的君子,是对这个颓废消沉的王朝的一丝补偿,就像烟火绽放在黑夜中那样的殉烂,最后消弥于夜空中,再无痕迹。恰如三月花,最后不过消失在春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