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一样的学习】
挺平常的一个阴天,我走在凹凸不平的小石砖铺成的路上,周围是涂得五颜六色的房子,远处可以看见青绿的山,与阴云相衬,给人一种云雾缭绕,如在童话的感觉。
街上没有人,静悄悄的。我在一栋对外开放的房前停下,房子被漆成黄与白。推开门的霎那,我听到清脆的铃声,紧接是主人的“早上好”。木墙上挂着一排排镶好的画,是不大的美术馆。这里比街上还安静几分,昏黄的灯,为馆内添上复古的气息。
清一色近世纪的暗色写实画,让一幅色彩明亮的画显得格外特殊。嫩粉、天蓝、青绿、鹅黄,散布在画布上。笔痕的杂乱似乎暗示着颜色的选置完全是画家的有感而发。画笔的线条则是时断时续,与色块揉合在一起,看不出界限来。画中不是静物或神话传说,而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生活图景。这一切都显得很新鲜,混合的色彩如漩涡,我有种身处梦幻的感觉。比起写实的暗红、暗绿与棕,这幅画活泼的颜色更让人心情开阔,只看一眼便要被画里的事物吸引去,情不自禁地想要探索画内的世界,或者说是幻境。房间桌上铺着蓝白桌布,桌上的玻璃花瓶中插着一束红花,墙壁是粉色,黄色窗框外面是碧蓝的天空与云彩。花瓶旁躺着一个女孩,一头黑色长发,紧挨着木桌。她的五官没有被清晰地勾勒,但仍能让我感觉到她正愉快地在家中享受着自己安宁的下午。画中的一切都那么闲适、美好、与诗意。我油然而生一种被画作感染的愉悦。我的身体虽然站在美术馆,可心却已经飘到画里窗边的鲜花与蓝天上。
德文的作品介绍里只看懂了画家和年代。我尝试在手机上搜索这个画家,寥寥无几的结果中,看到两个词:一战、癌症。
突然懂得,画里的安适在那时,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事物。而这画更像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画家的幻想与愿望。身处战争,饱受病痛,笔下却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不热爱艺术与生活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艺术家坚信作品中的美丽终能成真,所以即使经历坎坷,留给世人的也永远是美好的事物。我读出了这幅画更多的意义:快乐、和平、与希望。
心境的美好与自己的处境无关,这是我在这次不一样的学习中的收获。
【篇二:开心的时光】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撑着伞到百脑汇去吃海底捞火锅。
当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实在开心,都开始手舞足蹈了,立马,我就出门了。
我们走进去,木墙和木地板结合在一起,蜿蜒曲折,真像迷宫,再往里一看,里面人山人海。一个服务员出来告诉我们,三人座位还要等一个半小时,我一听,瞬间灰心丧气,因为我今天特别想吃到海底捞火锅,没想到爸爸看着我耐心地说:“没事,我们下楼逛逛。休息一下,一会儿再上来。”这句话让我重新快乐起来。
店里那些人好像在帮我一样,只等了半小时就有位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入座。
一坐进去,我咕咚咕咚喝了十几杯酸梅汤,一个服务员叔叔就来问我:“你是爱喝还是口渴呢?”我从他说话的神情里看出了一些幽默。我回答:“是爱喝。”他又说:“你再喝一杯,等会给你变个魔术,再送你一辆玩具车。”我听了,立马干掉一杯。
魔术来了,那个叔叔拿了一张纸,然后紧抓在手里,吹了一口气,咦,纸不见了,忽然,他又从我的袖子里掏出来。真神奇啊!紧接着叔叔还变了很多很多好玩的魔术,逗得我心花怒放。
今天多开心呀,吃到好吃的,又有很多的收获。
【篇三:行走在消逝中】
这是一条萧索破败的老街。
老街,有老街的历史。日见倾倒之势的木墙与青砖,九曲回肠的巷弄与小河。在光阴的晕染下,都变成了灰白色,和着老人灰白的头发,以及那愈见凝滞的灰白瞳孔。
历史沿袭不了市场的兴盛。大部分的年轻人,已经远走他乡。曾经船只来往兴盛的小河,只剩下一潭死水。浣衣舂米的美妙生活,早已随着青春的时代,远去,远去!
小河的两岸,留着几处熏黑的墙面,混着油腻不堪的污渍,宣告一种传承的使命。店面泛黄的广告牌依稀可辨,上了年岁的煤炉同他的主人一样,轰轰隆隆喘着粗气,却一直忙个不停。闲聊的家长里短,是日常的协奏曲。洗薄了的衣服,包裹着疲惫的身躯。岁月轮转,日出与日落,来来去去,却始终只有稀稀疏疏的熟客。大部分的人,总是和岁月相伴,和自我相伴。只是偶尔出来和阳光叙旧,和孤独对酌。
如果传统变得稀缺,代际传承也出现了苍凉的断崖,那么,刀耕火种的传统手艺好像就可以化身成为一种艺术。此时,传统匠人的头上,被罩上神圣的光环,在工艺与工艺摩擦的间隙,溅出神秘和光荣的火花。
老街,有所有老街那种翘挺的屋瓦房檐。老街,在穿梭的人群中留影,生存或者逝去,终而选择改变。
耄耋老者并不寻求改变,勉强维持的部分,便努力保持原貌。稍微年富力壮,带点经济实力的老屋主,选择翻新重建。然后,老街便变得被人鄙夷。参差的面貌,让人失却了淡泊的心境和平衡的状态。在所有改变与不改变中,生出不自然遗憾的喟叹。
所有路过的人,都在脑海中寻找老街的记忆。大部分的人,都不认同老街上那一栋栋簇新的建筑。钢筋水泥是一座牢笼,关住了老街的柔情。在怀旧与现代的情绪中,生出遗憾的怨念。但怨念在此时毫无价值。
十年二十年,老街的小河水会变成云和雨,流进大江大河,然后消失不见。十年二十年,老街也许会恢复往日兴盛的颜色,只不过印成了画卷书册的墨渍。
青青的石板、岁月的鬓角,日出又日落,老街悄悄回应着世人的期盼。
且行且珍惜,请选择郑重地,与老街在转角重逢相见。
那逝去中的烟火,以及那在烟尘中行走的路人,皆可相见与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