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校园秋景】
九月是开学季,之后我能感受的秋天之美大多是在学校里的。
开学第一周几乎每天都是阴雨天,因为是夏末初秋,天气闷热潮湿未曾减去半分,而连着几场雨一场接一场地下着,雨点起初是淅淅沥沥,不久就是“噼里啪啦”的急雨从天空倾泻下来,一点都不像秋雨的缠绵,但它的确是秋天的雨。教室窗口瞬间有了雨帘,雨水“滴滴答答”,很密集地砸向地面,若伸出手感觉一下雨水,已经透着丝丝凉意,全然不似夏雨那样热烘烘的。教室外花园里,那些树啊花啊小草啊,都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耷拉着脑袋,而枝叶上泛着的那些绿油油的光,似乎潜藏着无限的生机。篮球场上因为排水不及成了一个池塘,俨然是一面天然的镜子,容纳着周围的建筑物和植物的倒影。
几场急雨过后,雨停了,久违的太阳挂在了湛蓝的天空,此时的太阳没有夏日那般气焰嚣张了,但仍有热情,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舒适而柔和。空气澄澈透明,令人心旷神怡。教室外的树木花草已经挺直了腰板,神采奕奕地在阳光下微风中向你微笑招手。
秋虫沉寂了一个夏天后,在这几场雨后开始鸣叫了,有不间歇地拉长声叫个不停的草云雀,有叫着短促的断音的变色吟蛩,还有保持准确的拍节来叫的蟋蟀。油葫芦的叫声先高后低,听起来清亮柔和。瘠蟊叫时,开始是“咻”的一声,停一下,然后“㖆㖆”的一声,收住翅膀,那拍节很有趣儿。细蝈儿、金琵琶也很有意思。但不论怎么说,人们最珍爱的是金铃子,把它推上秋虫的王座是有道理的,它的叫声高雅,可说最能代表秋声。秋虫的叫声伴随着我们读书的声音,我觉得着也许是校园最美的风景之一吧。
新的学期,校园还是那个校园,老师同学们还是那一些,校园里的秋景也只能在课间短暂地欣赏,但它的一切美都在我的眼里、心底……
【篇二:弹奏诗韵】
午后的琴房,总是静谧而安详。掀开琴盖,黑黑与白色交织,和阳光相互挑逗,音符也按捺不住寂寞了。纷涌而出,踏着洁白尽情地跳舞。
叮叮咚咚地轻抚琴键。是雨丝轻抚花房的轻柔,剑艳湖水,画船听雨眠,陶醉。浩浩荡荡地十指齐下。是激流拍打礁石的激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壮阔。拂去厚厚的尘埃,历史的卷轴仿佛被突然唤醒,缓缓地展开图卷。当音符遇上诗歌,是灵魂的碰撞,却又是如此契合。
我爱读书,尤其喜欢那平平仄仄的诗句。每一篇都是一段往事的倾吐,每一个字眼都是饱含真情的诉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诛的一句感叹可坑苦了儿时的我。从《静夜思》到《春晓》,从初夏到暮冬,也只是茫然地读熟,但这首和那篇,还是傻傻分不清,仅仅是牢记罢了。就像顽皮的猫咪在琴键上嬉闹,发出混沌的断音。如同新埋的酒一般,最初只嗅到了它的涩味,日子久了,便会散发浓郁和甘醇。
当觉察到时光的脚步时,发丝已从肩头垂至腰际。“鹅鹅鹅”的日子已渐行渐远,迎接我的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先秦至盛唐,元宋与明清,在诗经里摸索前行,感触柳枝的依依轻拂,骑着快马奔驰,不知能否“一日看尽长安花”?柳七的深情令人揪心,易安的脸庞比黄花还要消瘦。黛玉的花锄更是将花瓣埋进了每一段青涩时光。
在我看来,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流动的图景,拥有永恒的灵魂。低哑的重音呼啸,仿佛凝固了空气,清脆的琶音掠过,音符跳到了空中,与云儿共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琴音与琵琶,如此美妙。
缓缓睁开眼,阳光的身影依旧闪烁,琴声却已终了。岁月的溪水旁,捡抬起多少闪亮的诗行,时光的花田里,开出一朵两朵三朵美丽的断章。用心弹奏诗韵,用生命去释放,我愿用一生的热度去扣响洁白的琴键,我愿一生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