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历史将记住武则天】
漫步在乾陵,感受着风的低语,轻抚无字碑上的花纹,它仿佛对我诉说着什么……
那年,她十四,因美貌出众被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她的才气纵然得到了太宗的赞赏,但并未得到太宗的宠爱。宫中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始终无法得到太宗宠爱的她慢慢没有了得宠的希望,但同时,身处皇权之下的她也慢慢认识到了权利的重要,心中的欲望开始滋生。十二年一晃而过,二十六岁的她尚还留有些许少女时期的姿态,太宗的身子却已变得衰弱,她已预料到没有子嗣的她在太宗病逝后的结局:出家为尼,但她终究是不甘的,她的一生还有那么长,她不能就这样在青灯古佛旁了此一生!终于,在太宗病重期间,她结识了太子李治,这个能给她另一个选择的男子。
很快,太宗去世,她随众多没有子嗣的妃嫔入感业寺为尼,寺庙的空旷静谧似乎使她变得淡然,但谁也不知道在那平静的面孔下埋藏着的,是一颗始终向着皇权中心的心,她还在静静的等待,等她的阿治来接她回宫。一年后,李治来了,但不是为了接她,而是为了祭奠太宗周年忌日来感业寺进香,也许她有因此难过,但这一丝难过很快被欲望所掩埋。稍加收拾一番后出了房门,顺理成章地,她与李治相遇了,互诉相思之情,但李治还是没有将她带回宫。这时,她开始有些恐慌了,她担心自己再也回不到宫中了,但没多久,李治又来了,她的心也随之放了下来。一年后,她终于等来了召她入宫的圣旨,彼时她已怀有身孕。
聪明如她,她知道自己能够顺利入宫是因为王皇后的支持,而王皇后这样做也不过是想着让自己和萧淑妃两败俱伤。她按照王皇后的想法和萧淑妃争斗,不过连着王皇后也被她斗了下去。不过三年时间,她便从唐太宗身边一个小小的才人变成了高高在上的昭仪,这其中有多少勾心斗角谁也数不清。她开始对于争宠感到疲倦,她不想再靠着宠爱获得那点微薄的权利,彼时李治的懦弱无能如一把火,点燃了她的欲望,于是她变得更加狠心并默默地开始关心朝政。事情如她所愿地发展,她成为了武后并垂帘听政,她的狠心和她在朝政上的出色处理将她一步步推向权利巅峰,打破封建的枷锁,成为一代女皇。可惜作为一名打破封建规则的女子,她在民间的声望并不高,想来无字碑包含着的也是她深深地无奈吧!
世人的传唱使武后的形象变得狠辣阴暗,有人说她六亲不认狠心弑子,却不知那时她心里的痛,有人说她利用高宗只为得到无上的权利,可谁知那她的野心是被时势逼出来的。我们谁也没有资格责骂武后,更不应该将她的功绩抛至脑后,她应该被历史记住。
【篇二:环境的影响】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由此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心胸,境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好的环境,给人们提供进步和发展的可能。中国古代名家大儒孟子,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家在墓地旁边住,日子久了,孟子自然而然的学会了祭拜之类的事。孟子的母亲孟母知道后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搬到了集市上,但到了集市,孟子依然不学好,学会了做买卖。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宫旁边,于是孟子耳濡目染学会了鞠躬行礼进退的礼节,孟母这才放下心来,就此定居,后来孟子学成六艺,这就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同样的,阿富汗有一句谚语说“住在什么地方,习惯就随什么地方。”很大一部分人就是童年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造就了努力上进的习惯,为成年后取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反之,糟糕的环境则可能会带给一个人失败。明末万历年间,明神宗执政,在贤臣张居正等人的辅佐下,他对朝政毫不懈怠。但在万历十二年间,张居正故去,神宗身边的的大臣换成了外戚和宦官,这时他疏远朝政,不上朝,不面臣,明王朝日益衰落,而后直至崇祯皇帝,明朝国力衰微,以致灭国。由此可见,外部的糟糕环境会导致人心境的消极,而消极的心态又支撑人们的行动。这就直接导致了神宗的命运的巨大变化。马克思说过“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这在神宗身上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不仅对个人影响深远,对于家族和团体也影响深刻。在美国,有个家族繁衍了8代子孙——200年前德高望重的爱德华家族,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培根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是良好的家庭环境,让这个家族生生不息,越来越壮大,并且培育了这么多优秀的家庭成员。
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如今这个时代所需要重视的问题,脱离差的环境,投身于优秀的环境中,自然会得到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利于当代青年成长,这是社会所需,同样也是个人所需。
【篇三:最好玩的国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只喜欢玩,从来不理朝政。因此大臣们对国王很是无奈。
一天,国王独自一人出门寻找好玩的东西,他在街边发现了一个卖玩具的地方,于是国王就花了一万两黄金买了一个有一万块的拼图,和一个风筝。
国王一回到王宫,就开始摆弄他的拼图。一玩就是三天。大臣们劝道:"国王大人,你已经一个月没有理朝政了,很多吃不饱的难民都已经开始反抗了,你就别玩了!"国王听后十分生气,一怒之下把忠心的大臣杀了。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阻止国王玩了。但是,平民百姓们吃不饱,就合起伙来闹事,想打倒国王。"冲啊!打倒国王!"这种声音传遍了整个王宫,可国王还是不重视,继续玩他的拼图。就这样,百姓们冲进了王宫里,把国王给杀了,选了一个新国王。在他的统治下,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好了。
我们可不能像故事中的国王一样贪玩,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篇四:一窍不通的纣王】
暑假里,我加入了一个历史学习小组,和几个懂得很多知识的哥哥姐姐共同学习了一套《少年读史记》的书。
我们先学习的是第一册,讲述的是帝王之路。刚刚学到周朝,我最喜欢周武王了。因为他除暴安良,打败了残暴的纣王,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建立了周朝。
说到纣王,我最讨厌他了,因为他特别残暴。动不动就杀人,他叔叔比干多次劝他要以朝政为重,激怒了他,他就说他听说圣人心有七窍,令人挖出叔叔的心来看。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篇五:历史会记住长安】
随团去旅行,一路匆匆,终于来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古都——长安。游走在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我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虽然已遍布了钢筋水泥,但仍存留着那厚重的历史气息。这座城市见证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更迭了多少次名字,而我铭记的是唐朝时那个曾让万国敬仰的唐都——长安。大唐的长安!
遥想高祖当年,于隋末起义,战胜各路英豪,定都长安。当他统一了这个国家,位列九五之尊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但在玄武门事件后,他将皇位传给了次子——秦王。不知他藏于深宫之中时是否能听见刑场上稚童与母亲的哭喊……
历史已不可知晓,但长安见证了一切,见证了一场血腥的厮杀,见证了一代君王的成长。
太宗皇帝李世民在位期间,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使大唐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于是,他的功绩被后人传扬。
之后的长安,遇见了一位奇女子。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被尊为武周圣神皇帝。她曾被赐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在几年被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了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在中宗“禅位”后,她登基为帝。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其数十年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她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鲜有人能望其项背。她,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这封号的背后她经历了多少?除了长安的宫围,再无人能知!
而后的长安发生数次政变,却未被撼动分毫。因为她在等待,等待一个盛世的到来。最终,她等到了。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他同他的祖母一样雄才大略,励精图治,他成就了大唐极盛的时代——开元!
这时的长安令人无法用言语来描绘其璀璨。只能列举一串串光照史册的名字来窥探:王维。张九龄。李白……。
然而,这个耀眼的朝代,在最盛时如同所有的王朝一样也走向了衰败……更为悲哀的是,亲手终结长安辉煌的,正是其缔造者!
晚年昏庸的玄宗终日在深宫中与杨氏姊妹纵情声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使朝政混乱。于是这酿成的苦果只能由他自己咽下。天宝十四年的秋天,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玄宗带着贵妃与亲信仓皇出逃。他——大唐的皇帝,竟然就这样丢弃了长安,任大唐的百姓遭受蛮夷的蹂躏!长安在哭泣……
抛弃了长安的玄宗受到了惩罚,他在儿子的逼迫下放弃了心爱的妃子,被迫退位,于抑郁中度过了冷清的晚年。可大唐受到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这个伟大的国家,在一场战乱后被权臣。奸佞们肆意摆弄,偶然间划过的也不过是天边的流星。唐,灭了!曾经的故事终是消失殆尽……
长安啊!她一直忠贞而又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像一本史书,又像是一块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