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真的很想念那抹蓝】
一个少见的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和朋友在校园中散步。她抬头看了看天,忽然揉了揉眼睛。“这天好蓝,简直要和老家的天空一样了。”
我抬头,只一瞬间,就被那迷醉的蓝唤醒了心底的记忆。不,老家的天比这更蓝,就像是一块蓝绸,包裹着关于老家的所有记忆。
“你还记得那小兔子吗?那是我的‘拿手好戏’!”朋友得意地说。在那抹蓝下,我们几个幼稚的小姑娘在滩地上用草编小动物。我记得很清楚,青绿的草在我们的手中变魔术般地变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动物。朋友的手最巧,她编的小兔子放在那抹蓝下,倒真像一只绿兔子在无边的蓝绸下奔跑了。滩地上的我们坐在树荫下,手指灵巧地动着,唱着歌谣,不知不觉中,树影偏了,时光走了……
正当我沉浸在怅惘中时,朋友又笑着说:“我好像又忆起了那林间野酸枣的味道呢!”一片欢声笑语又涌入我的耳中。小时候作业少,我们经常结伴去林子采野果。那抹蓝下,小野果闪着若隐若现的红光,林中的我们兴奋的不得了,果树浓绿的叶子轻摆着,似乎向已经熟络的我们致意,欢快的脚步又移到下一处,我们坐在那抹蓝下,分食着摘来的野果……
什么时候,我们离了这家园,城市的天空不再透蓝,以往的欢声笑语逐渐消失,大多朋友都失了练习,我们只是埋头于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什么时候,那抹蓝不在了?什么时候,我们心中的那美好也被埋起来了……
朋友也不说话了,她也在思索着,回忆着。我的心中念头逐渐明确:回家,回到我思念的那抹蓝中去!朋友也看向我,我们心中拥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
“这周末,回老家看看吧。”
城市的天空,不是不美好。而是在我们心中,都印着那抹蓝,它是我们心中最初的那抹美好。
【篇二:享受孤独】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曾流露出这样的心境--“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独”。对个人而言,能够直面孤独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上的逾越和征服?
独行是喧嚣繁华世界内的无奈之举,亦是智慧之举。回顾历史,放眼现实,无数鸿篇巨著,无不是其作者在孤灯下独自守望,苦苦熬成的。曹雪芹,一个从清风明月间走出的旷世才子,他的寂寞是近乎苍凉的,他没有名门望族的显贵,没有封官赐爵的荣耀,有的只是一个破落的庭院和几声杜鹃啼血的哀鸣。但正是这份孤独寂寞,催生了曹雪芹的灵感与遐思,终于“字字看米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问世。
古往今来,在历史文化长河中,陶渊明,李太白,苏东坡……刚刚如巍巍昆仑般矗立的文化思想巨人,他们的人生都是寂寞孤独的,孤独地让后人不忍回顾。他们的孤独是个人的不幸,却是历史的大幸。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孤独,孤独变会化为人生的基石,支撑我们攀爬,征服更遥远的山峰。
渗透人生的孤独,我们便能走得更远。或许你曾立下不登峰顶绝不止步的誓言,但若懂得沉寂内心,默默独行,你定会在追寻途中采撷泥路的感动。撒哈拉沙漠的漫漫狂沙中留下了三毛孤独的步履,龙门千佛古色古香的遗迹间有着席慕蓉孤独的流连,阿里山日月潭的秀美山水中更有着林清玄孤独的章节与心跳。“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而你,只需静心轻嗅山间野茉莉的芬芳,聆听蝴蝶的浅吟清唱。
孤独,你一个人上路。静心,做最好的自己。自得,然后看最美的风景。
然而,在这个交通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不沉默,期待不平凡,微博,微信,一石激起千层浪。你说,我说,众人高举言论自由的大旗,在这个喧嚣的社会尽力闹腾,却也在这个复杂纷繁的时代迷失,沉沦。
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用脚趾头来思索世界和来选择道路的,如果偏要用头脑和思想来选择道路,那么我们只能承担起不合潮流的孤独。这时,独行便显得尤为可贵。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生命中的寂静没什么可怕,生命中的孤独没什么遗憾。静心独行,你便明了,外物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