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体谅】
两年前的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窗外,闪电交错着雷声。
放学的铃声早已响过,教室里,我坐在位置上等待家长来接。可是,过了很久,眼看一个个同学被他们的爸爸妈妈接走,最后,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我孤零零地坐在空空的教室,门外是大雨和雷声,真是又害怕又生气:“怎么这么迟了,还不来接我!”
天慢慢暗了,我的眼皮也慢慢下垂,好像为快要来临的泪水做好准备。就这样,感觉像过了半个世纪之后,走廊里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是妈妈!
我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不顾一切地冲出去,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眼泪夺眶而出。终于盼来了妈妈,但心里,却非常生妈妈的气:为什么这时候才来?
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拉起我的小手,打着伞,一步一步往家里走。
进了家门,我用力甩掉妈妈的手,委屈又大声地叫道:“都怪你,这么迟才接我回家,动画片都放完了!”
妈妈还是什么都没说,默默地脱鞋。这时,我突然发现了妈妈的裤子上有泥痕,而且脱鞋后走路的姿势很怪。难怪妈妈回家的时候走得特别慢,怎么了?看着我疑虑的目光,妈妈拉起裤腿,天哪:膝盖处居然有好几道擦痕,几颗血丝正奋力往外冒呢!我吓得一声尖叫。妈妈轻描淡写地笑着说:“没事,刚才急着去接你,不小心摔了一跤,坐在公交站的椅子上休息了一下;所以有点迟,别生妈妈气了!”
我呆了,眼泪又一次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我扑进妈妈的怀抱:“妈妈,对不起!”
窗外的雨停了,我轻轻地揉着已经贴上了纱布的妈妈脚上的伤痕,我懂得了“体谅”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篇二:愿做空巷半折枝】
细雨的夜青石板将整座城照的毫无防备,带着春雨氤氲的馨香。马蹄在不远处发出轻声醉响。马车中素衣男子身裹狐裘,火炉烧得正旺,马灯也放出温柔妃色火光在车前摇摇欲坠。马车在青石路的末端停下,男子下车望向深蓝的苍穹呼出深长的白气,眼前满是早春残败的梨花。他伸出手将花放在手心,嘴中轻幽念道:“愿做空巷半折枝,即也不愿自悲,吾如三人。此三人皆如吾。”
杨花开在湖心孤港中,他寻芳入足,闻着空气中花的醇美幽香嘴角上扬。早晨他拿着锄到田中除草,一直到了傍晚之时,才扛着锄归巷。月亮出来了让路边的树枝充盈着夜露,如风霜夜雨向他白衣袭来。身上有着泥土和夜露的洗礼,对他而言,泥痕更像官场中的淤泥,他可怜他自己,因为他曾深入那片危急的泥潭无法逃离。但现在巷中的夜露沾湿了泥痕,让他素衣上的泥变淡直至消逝。于是他写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打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他为他的抉择而自豪,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就是他的精神,将骨灰埋葬在杨花树,愿做空巷残忍的半折枝,也不愿入步官场。
读到那句“但使愿无违”我双眼不清,清泪两行。他是如此清高的人,他从不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他就是拥有中华清性的折枝魂。
草房荒巷,他孤卧冰坚冰寒的床。身上是几个月都还未休止的病痛窗外狂风暴雨重未停息,仿佛将锋利的爪伸向他。天夜苍惶如墨,他在一声干咳起身点燃浊灯,却怎样也挡不住黑暗的爪牙。他也是空巷中的折枝,但他心之所向还是国家。就连自己疾病交加,还远远不忘铁马冰河连连入梦。多么长久的梦,多么令他向往的梦。他用干枯的手握起毛笔,眼泪潸然用情挥洒:“僵村孤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他身着素衣身为归隐折枝却心向国家虚实中触动潸然泪下。
晚唐江山,安史之乱国民动荡不安。他一身素衣坐在破屋中,大风为茅草斑驳欲乱,还是将茅屋风得支离破碎。他向天望去,黑灰的天幕卷着愤怒的狂风。乌鸦在天空中发出国家兴亡的哀号。本来温软的被子像铁板一样冰凉。乘着夜凉如水,雨痛快的来了,落入他的破房只留下无欲无求的涟漪。他多年颠沛流离就如峰山恶灵的明镜,照得他心焚玉消。望着身边的受苦受难的乡人。向天长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是山河的折枝想用自己的力量大庇江山,就算死也足矣!
素衣男子凝望湖心空巷,心中愤恨,悲哀如一江长歌潇潇冬去中的悲哀,化作清泪两行。
空巷折枝为何为,那是古心浓稠的魂,为了国家为了气节甘愿献身甘愿一啸长歌的精神如是,我也会望向灰白的天空许下诺言!
愿做空巷半折枝,既也不愿自悲,吾如三人,以上三人皆如吾。
一枝,空开三日。三日既凋,凄凄清清,清雅浓稠。直至气若游丝,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此为空巷半折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