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值得相逢】
人生若旅,途中必将与物相逢,留于心者,皆有不同价值。
童稚时,我尤喜绘画,在好奇心和父母的鼓励下,便报了班学习水墨画,此即我与国画的首次相逢,初学尚还觉有趣,之后才体会到握笔锋干湿浓淡的艰难,一处画错,整张画作即成废纸。当其他孩子在户外奔跑玩耍时,我只能捺下性子执笔于纸上疼挪,更不必说夜晚在灯下反复描勾一段墨线的经历。偶想放弃,却终觉太可惜,既已相逢,怎可轻易决断?
稍大一点了,那或长硕或纤细的毛笔已能应用自如,笔下也有了不少畅快风采。只是,每次若要挥毫泼墨画幅写意,至少要耗时一个多小时,若画工笔,用时更长得奢侈——许多工笔画要耗时几周几月。渐渐我心烦厌,为何水墨丹青需如此精细工序可西方的油画同样精巧却可修改失误——而东土之水墨,一笔下去,已成永恒,一失足即千古恨。现今又是急功近利,追求“高效”的时代,缓且细的国画,真的适合我吗?
转眼我升入中学,新鲜感才褪,国画班又要开课了,父母却又郑重地对我说:“你马上就成为中学生了,学业更忙,就不学国画了吧?”求之不得,这个词差点脱口而出,可是,仅是面对未知的又一段学习生活就要舍弃伴我多年的水墨,值得吗?
犹豫间,眼前闪过一幅幅国画作品,是国色天香的牡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是虚心屹立的竹,是凌寒傲雪的梅……诚然,今日可在网上搜得海量它们的照片,可朦胧又稍抽象的水墨画更有一番意趣,更不要提花卉旁的草虫、游鱼或禽鸟的活灵活现,山石江河的磅礴壮阔……无论工笔的精雕细琢抑或写意的随意灵动,都无疑表现出画中物真实而具艺术的一面,纵然绘画用时长,从学业中抽时画幅随笔的时间也足够,更何况作画时获得的审美享受与陶冶情趣之效是其余娱乐所不能比的呢,如此与水墨相交,有何不值?
人生如旅,幸而我与水墨丹青相逢,以此为终生挚友,值矣。
【篇二:遇见】
素描,遇见你,我的世界在另一个空间展开了。
我胸有成竹地握住铅笔,手掌微侧,食指轻敲着笔杆,目光在样图上久久停留。我认真揣摩着图上物品的层次关系、不同光影的明暗渐变,用心斟酌着所有物品的空间层次、整个画面的布局谋篇,专注聆听着画中物“吐露”的动人故事和不加修饰的心声……
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好像行走在一个黑白的素描世界,遇见众多美景:从简单粗略的涂鸦,到抽象立体的几何形体;从错落有致的静物,到轮廓分明的石膏头像;从美不胜收的风景,到栩栩如生的人物速写……我享受着素描带给我的快乐,在这个我最喜爱的黑白世界中自由沉醉。
铅笔尖深情地吻着粗糙的纸面,灵巧地在画纸上轻点跳跃,整张画的框架早已在一次次细致勾勒、一遍遍擦拭修改中成形。它微笑着与简化成长方形的水桶擦肩而过,从随意丢在桶边的梯形刷子的斜面上簌簌滑下,和衬布上东倒西歪的管型染料肆意共舞……
我的心被一次次触动,觉得自己好像一个造物主,在创造着一个黑白的世界。我绘出的不只是一幅画,还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展现的也不只是我对画的单恋,更有我与它之间的美妙共鸣。我的手温柔地搂着铅笔,用铅笔尖尽情抒发着内心的欣喜激昂,在这个令我着迷的世界。
在临摹物体真容时反复修改,却始终画不出深暗的“灵魂”;在处理明暗关系时大胆动笔挑战,却总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我在一次次挑战中“一败涂地”,却又在一次次自我激励、不断坚持中突破自我。原来,在这个黑白世界里无数次的跌倒爬起,不仅磨练出我的画技,更塑造了我坚韧执着、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在挫折与挑战中享受着绘画的乐趣,从一个初窥门径的懵懂小孩,成长为能用心去品味素描之道的半大少年。素描,遇见你,我的世界变得更加充盈美好,我的青春变得更加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