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水乡情】
这里,有晨间的小桥流水,薄雾似纱;这里,有傍晚的夕阳斜照,渔舟扁扁。
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嘉善,一个古朴典雅、风情淳秀、地嘉人善的江南水乡。
石桥深弄,千米长廊。当我走在这些桥上,弄里,廊棚下,仿佛置身于绵延了几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转身之间,一位女子撑着一顶油纸伞漫步在雨巷里,一袭杏花般清丽的蓝印花布旗袍,袅袅娜娜的身影渐行渐远,留给我无尽的遐想……
推开红木雕花的窗,映入眼帘的便是亭台楼阁,小池碧潭。江南的建筑是一首绝妙的诗,一幅流动的画。园内郁郁葱葱的青竹和幽香阵阵的腊梅交相辉映。是的,这里是元代大画家吴镇的故居——梅花庵。这位孤标傲世偕梅隐的君子就是在这里作了一幅幅名扬的水墨山水图。细细品味着这些画,我的眼前出现了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以画明志的吴镇先生正执笔挥墨书写下他的人生……
“手捏黄秧种六棵,两脚弯弯朝后拖……”欢畅的歌声飘荡在广袤无垠的绿色原野上,劳作的农家手下不觉轻快起来。每年春水盈盈之时,能歌的嘉善人就会唱起那洋溢着农家气息的田歌,为忙碌的时节增添一份乐趣。辛勤的农民在田间播种下水稻、小麦的种子,等到秋天,一片金黄撒满农田。看,晶莹的大米是农民的汗水,浓郁的稻香是丰收的喜悦……
在外思乡的游子一定难忘家乡的味道。无论是口感香甜的八珍糕,还是鲜美可口的汾湖蟹,或是醇香浓郁的嘉善黄酒,再或是酥而不烂的荷叶粉蒸肉……这些特产美食无不牵系着游子心中的无限乡愁。
江南水乡养育了我这个嘉善人。她秀丽的容颜已深深烙在女儿的心底,是我如何也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愿生生世世在嘉善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在她的怀抱中诉说我和她无穷的情缘……
【篇二:最美的水】
檐边雨霖霖,江南总是如此多水,滋养着一方美不胜收的土地;墙上画层层,笔下总有那么多水,而岸边老翁行。
江南有最美的水,凝聚,是默默流下的清泪,香茗悠悠的醇香,是由愁怅哀思连成的一江春水,缓缓东去,不回头。
江南多水亦多才子,名为才子,实为浪子。元朝,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很多汉人都表现出不屈服其民族歧视政策的精神。然而,他们动摇了,在入与出之间徘徊。入,去官场上大展锦绣前程……
但也有人,真正清贫守志,甘愿孤苦一生。如寒涧之水般清冷,他就是吴镇。吴镇是一个画者,不是画家,并非他画得不好,而是他性格孤僻清高,一生归隐,从不趋炎附势,每次提笔,不是兴之所至,不为送人交友,只为随心如此。
大多数画家多画“山居”,而吴镇却酷爱“渔隐”。柳荫下。轻舟一叶,老翁手把竿,钓得盈盈水满波。这样无牵无挂的纯真生活对于一般文人来说可能仅仅是精神上的向往,身体力行者足极少的,一生如此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谁没有在年少时对生活充满向往?谁不想在官场上建功立业?他们的隐士做得无奈、失落,如果有机会,他们又会重新出山。吴镇或许早就悟到了,山固然高大雄壮,更有男子气概,巍巍然若泰山合,但是,千山万墨,追名逐利,而老天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永远只会打压他们,山崩地裂,一旦落下就是粉身碎骨。爬得越高,越接近黑暗的本质。吴镇看破了,何必如此,我只是我的孤舟蓑签翁,终日与水相伴,鳞浪层层,涟漪圈圈,它们不会任凭你捧起和打压。这座了他自己的一句诗:兰棹隐,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既不追名逐利,又不绝望消极。他的生活是如此纯真、逍遥。渔者钓的不是鱼。是一种情,一种人生的态度,不卑不亢,沉稳地立足在这个世界。像那水一般,无论在山间婉蜒,还是在平原驰骋,都有一颗最美的平静的心,保持自已的本色,在苦与甜中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平衡,散发出人生馥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