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优秀写景作文】
当一个人的肉体被禁锢时,有的人能够冲破现实的桎梏,而有的人却只能忧郁地沉沦,他们的区别,只在于心灵是否被禁锢。
据说二战时期一座集中营里,有两位囚犯共处一间囚室,他们俩每天都轮流眺望铁窗外的世界。一个人每次都愁眉苦脸地看着高墙和铁丝网,而另一个却喜欢看窗外的天空,看小鸟飞翔,最终前者忧郁地死在狱中,而后者却坚持到了最后,被救了出来。
我还听说过一个小故事,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个身患绝症的人在一间病房中,一个靠着一扇窗户,另一个则靠着门。靠着窗的那个总喜欢给靠门的那人讲窗外的风景,起初,靠门那人总是说:我们都已经时日不长了,还管那些干什么。可那人却总是兴致盎然地讲着。渐渐地,靠门那人也开始对窗外的风景感兴趣,喜欢听他讲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喜欢听他讲小孩嬉戏打闹。直到有一天。靠窗那人奇迹般地病愈出院了,不久后靠门那人也出院了,靠门那人惊喜之余又说道:“把我推到窗边去,我要亲眼看看窗外的世界。”可当他向窗外眺望时,他震惊了:窗外只有一堵墙,根本没有任何草地、花园。
由此可见,现实所处的环境并不一定能影响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来自内心。即使你面对着枯黄肃杀,你的心灵也可以是绿意盎然的;即使你面对着荆棘丛生,你的心灵也可以是芳草茵茵的;即使你面对着蜿蜒崎岖,你的心灵也可以是平坦宽阔的。
鹰有时飞得比麻雀还低,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内心是只鹰。当面对肉体的禁锢时,我们要放飞心灵,让心灵看看窗外的世界,让乐观与希望伴随你,摆脱悲观与绝望,才能冲破牢笼。
“境由心生”,你内心的感受与想法会影响着你的环境,所以,让我们都为自己的心灵开扇窗,让它看看窗外美好的世界吧!
【篇二:泰格特窗续写】
他木讷地看着那堵什么都没有的墙,回忆起往昔他与同伴一起聊天,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画面。支撑着他的胳膊无力地弯了下去,重新躺回了病床上,他闭上了眼睛,眼泪打湿了枕头,他却毫不自知,而更多的眼泪夺眶而出。
他消极了一阵子,病情更加恶化。医生对此不知原因。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有了好转的情形,因为他知道:我的朋友正是希望我能够有活下去的希望,是我见死不救害了他,我再也不能辜负他的期望,我一定要活下去!
几天之后,病房里新来了一位病人,这位病人的病情也很严重,他只能躺在病床上静养。并且,他对美好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渴望,像是看透了一切似的。靠窗病人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于是,他决定向他曾经的同伴学习,重燃那位病人对生的渴望。
他向医生提出,能否每天坐起来一两个小时,医生看到他有所康复,就同意了。他常常与不靠窗病人聊天。靠窗病人经常说一些美好的事情,不靠窗病人也只是时不时附和答道:“嗯,对,是的。”他的话并不多,对生活的期盼也如同他的话一样少。在每一天坐起来的一两个小时中,他像曾经的同伴那样,为他讲述窗外公园里的美景,一湖清凉的湖水,周围绿树成荫,小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情侣们在散步……不靠窗病人静静地听着,不做任何表态,只抬头望着天花板。
几天之后,靠窗病人问不靠窗病人:“你喜欢公园的美景吗?”不靠窗病人仅仅是淡淡地把目光投向窗户的位置,随即收回目光,轻轻地答道:“喜欢。”
但尽管如此,不靠窗病人的病情依旧在恶化。一天晚上,不靠窗病人突然发出猛烈的咳嗽声,靠窗病人被惊醒了,他听着这咳嗽声,想到了那晚他对同伴的见死不救。于是,他连忙用手艰难地撑起身体,在一片黑暗中摸索电铃,这样的举动带动了他身上的伤,钻心的疼痛直达心底,他却毫不在乎。终于,他找到了,并猛烈地按了许多下电铃。不靠窗的病人在黑暗中咳嗽着,借着窗外洒进来的月光看着这一切,随后断断续续地开口:“如……如果真有……你,咳咳,说的那么好……咳咳咳,就好了……”靠窗病人还没来得及问,护士就赶来了,把他抬走了。
第二天清晨,靠窗病人得知了不靠窗病人去世的噩耗,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几个月后,靠窗病人逐渐康复了。他出院后去做了生意,做得很好,越做越大。一天,他提出要把一家医院旁边的化工厂给买下来,有许多人劝阻,因为那里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但是他却一意孤行执意要买下来,并建了一个拥有湖水、天鹅、野鸭、青草、花朵、树荫和网球场的美丽公园。
原来,那位不靠窗病人是那化工厂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知道那堵墙后面并不是什么美丽的公园,而是一个化工厂,是排放污染的地方,他深知那里的丑恶与肮脏,他就是受了辐射才病了的。并且,现在战火纷飞,人们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所以,靠窗病人为了给曾经的同伴,以及不靠窗的病人圆梦,给人们一片美好的、纯净的土地,也为了给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