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宝剑锋从磨砺出】
毛毛虫经历痛苦的蜕变,破蛹而出,才能成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小松树扎根岩缝,承受千磨万击才能成为令人瞩目的黄山松。成功的道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欲戴王冠、须承其重。
韩信从小就有建功立业的大志向。他腰间一直插着一把匕首。一次,他遇见一群流氓,其中一人不停地挑衅韩信:“你要是有本事,就把我杀了。你如果没本事,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知道杀人是要偿命的,不能逞一时之勇而自废前程,就从流氓的胯下钻了过去,这次耻辱激发他奋发图强,最后辅佐刘邦建立了大汉。
刘备自从黄巾起义,与关张建立起一支军队,想要匡扶汉室。却因他们实力弱小,无法与其他诸侯抗争。不过,刘备始终不忘初心:“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他是要当皇帝的。可是要从一个小小的县令发展到称霸一方,光靠他目前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发展,他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陶谦、袁绍、刘表等。他用超凡的演技隐瞒了自己的野心,在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趁年轻,全力以赴心中的梦想吧!
【篇二:公瑾先生你好】
周日上午,我打开《三国演义》这本书,开始欣赏三国相争的场面。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忽然,我的身边射出万道金光,光线刺得我睁不开眼。过了一会儿,我定睛一看,咦?这不是《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场景吗?我怎么到这里来了?
只见大殿中央,公瑾正在和军师们议事,他们看到我,大吃一惊。
公瑾问我:“你是谁?”
“我是二十一世纪天门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宋泽航。”
“是你啊,我已经在这里等候你多时了,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要问我,是吗?”公瑾说道。
我听了后,说道:“您为什么要让孔明先生借箭呢?”
公瑾答曰:“孔明神机妙算,其智慧、谋略均在我之上,我觉得留着他是个祸害,便想以借箭之机,杀掉他。”
我连忙说:“孔明先生是来帮助东吴的,您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朋友呢?”
公瑾说:“留着他,总有一天他会对东吴不利,我现在杀了他,以免后患。”
我义正言辞地说:“孔明先生是忠臣,一心只想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如今汉贼曹操率领大军来犯,东吴危在旦夕,孙刘两家应该团结才能取得胜利,您若现在杀了孔明,东吴必败。”
公瑾大怒,吼道:“你这个小屁孩,什么都不懂。来人,把他推出去斩了!”
刀斧手进来将我带了出去,正要斩首,一道金光将我带回了现实世界。我下意识摸了摸脖子,心想:“好险!”
看来,有些人确实不讲道理,听不见忠言良语,不过这些人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这不,公瑾先生最后命运非常悲惨,居然自己把自己气死了。
【篇三:书香伴我成长】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就像一块巨大的宝藏,我们永远也开发不完。读书的好处又恰似长江之水源远流长,让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记得小时候常常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后来的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刘备,张飞,关羽三兄弟,一心一意匡扶汉室……到《红楼梦》中的“破落户”王熙凤,身体柔弱的林黛玉……到贾府的没落,曹雪芹讲述的是一个朝代的故事。到现在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批判了一个又一个“正人君子”。从唐诗到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又到现在的白话文,读书不仅能让人学到知识,而且能够造福于社会。中华历史五千年,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尽藏于书中,只有读好书,好读书,才能在学海中肆意遨游。
读书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畅游在书的海洋,可以领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不复还”的傲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浩瀚如烟的书籍中栖息着许多优秀的,崇高甚至伟大的灵魂。有的入心灵火花,读之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妙语如珠,读之让人爱不释手,有的解释疑惑,读之使人茅塞顿开。我们要将这些好东西记在自己心里。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发生在我们周围零零碎碎的小事组成了我们的回忆,生活。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我们一生之中一定也必须会接触到的。它在我们的休闲生活中充当了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实着我们,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见识。
儿时的我就喜爱读书,觉得书中的故事非常有趣,当别的孩子正在嬉戏打闹时,我就在一旁看书,虽然我也爱玩,但书对我的吸引力更大。
我酷爱三国,所以一直读关于三国的书,以前读的演义,罗贯中笔下的人物都各有各的鲜明特点,吕布天下无敌却沉溺与金钱美色,最终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曹操虽奸,却也爱惜人才,他招拢各路能力不凡的诸侯,愿意收留原为死敌袁绍的名将张郃高览,吕布的部将张辽,这些英雄在之后的战役中都做出不朽的贡献,着实令人佩服。刘关张桃园结义,生死相依,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刘备一心想着匡扶汉室,忠义无比。东吴周瑜因为中毒箭而英年早逝。后主刘禅无心反抗,投降魏国,乐不思蜀。随后司马炎篡位曹芳,灭了吴国,统一天下,改国号为晋。
长大后才渐渐明白,演义是一部小说,并非完全真实。于是我开始读起了三国志,方才得知,并非演义那般。官渡之战曹操战胜了比他多数倍兵力的袁绍,是因为他治兵有方,在之前的几年中对士兵进行严厉的训练,当时军中骑兵有一个番号叫做“虎豹骑”,他们战术分明,战斗力强悍,待虎骑冲破敌军阵型后,豹骑在开始全力冲杀,击溃了袁军。虎豹骑也因此名扬天下,只是书中记载不多,也无法得知其他战役。名将周瑜并非中毒箭而亡,是因病去世,可惜了一代英才在正值建功立业之期无力回天。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也坚守了数十年江山,可见他也并非演义中描述的那般中庸。
同是以三国为题材,三国志告诉了我们真实的历史事迹,而罗贯中则把这些事迹进行改编,在演义中把各个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更加突出鲜明,无比精彩,耐人寻味。
书是我们一生的老师,是陪我们成长的朋友,多读书总是对我们自身有好处,提高我们的文采。三字经言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也充分说明了读书对我们的好处及影响。
读书对我们有益无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拒绝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