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祭】
都道“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清明,却无雨,只有那清风艳阳和粲然绽放的樱花。
今天我们一行人参观了郁达夫故居后,来到了鹳山公园双烈亭。亭外的阳光不烈,早被婆娑的树影筛了大半。踏入亭子,阴影投下,把什么都隔在亭外,似乎只剩我的一颗心在跳动。望着石碑上的铭文,或娟秀或俊逸的字体,把后人一行一行的思念刻在了上头。定定的注视着亭内墙壁上郁达夫与郁曼陀的单线画像,已故先烈的音容笑貌好像活生生的展现于面前一般。心里突然涌起一股热流,思绪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看到了纸迷金醉下的硝烟和弹片的飞舞,听到了那并不熟悉的冲锋号声。还有,还有午夜灯火阑珊中独明的那盏微弱的灯火,钢笔漆黑墨迹在素白纸张上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字迹。每一个字似乎都怒吼着,每一幕都展现在眼前,可最清晰的,却是那个并不高大的身影——达夫先生。另一个身影也浮现在眼前,他在伏案书写、彻夜工作。他挺着中国人的脊梁,执起正义之剑,公正执法——曼陀先生。
站在双烈亭里,听着革命的故事,看着历史的起起伏伏。让我们唱着一曲祈歌,怀着一腔敬意。
站在双烈亭里,没有雨的清明,灿烂的阳光和着哀思,带着怀念,折一支粲然的樱花,放在烈士墓前,将祈祝化入春风之中,让春风把它吹到遥远的地方去吧,吹到樱花永远盛放的地方去————
【篇二:笔之舞】
傍晚,华灯初上。窗外正上演这一场雷电交响曲,热闹非凡,而我的心,却如此宁静。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眼角余光落定于手中这支笔:笔身微微颤抖,笔头银光跳动,仿佛在跳一曲欢快地舞蹈,思绪就在这支笔的带领下,陷入了回忆的深渊。
那时的我还未进小学,而姐姐早已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每次回来都拿出成堆的作业,堆在桌边,抽出书本的摩擦声,雪白纸张翻动时的哗啦声,都吸引着我。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她手中的那支笔。笔很普通,是那种最普遍的白色透明塑料加黑色橡胶。它却似乎被赋予魔法,飞快的舞着,在惨白的日光灯下划出一道道绚烂,笔头的那一点不断颤动的银白让我多少次心生敬畏与羡慕。笔身在颤,笔头在舞,泛着白光的墨汁瞬间被吸收 ,一个个秀丽的方块字便出现在洁白的纸扇上。羡慕的那时还不会写字的我翻箱倒柜搜到了一支一样的笔,整只手抓着笔杆,装模做样的在纸上写下歪歪扭扭疑似火星文的字体。但看到手中的笔也似乎在舞蹈,心中会充满无限自豪。
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支笔是沉重的,一旦握起,你将会拜别你的童年,迎接你的学习生涯,担负更多的责任与希望,你将会失去很多的东西,当然你也会学到很多东西。你将会褪去幼稚的外壳,以更快的速度向未来进发。它是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更是一张入场券,让你领略更广阔的景色。
雨渐渐停了笔上的那点银光还在闪着。心中突然生出无限感慨:我早已不是那个纯真的孩子了,我早已成功晋级成了孩提时心中所向往的我——让笔在我手中不停地飞舞,但我并没有太多欣喜,甚至有一丝惆怅,有一点无奈。笔陪伴我度过了太多的日日夜夜,它如同暗夜里的长明灯,银白色的光芒,指引我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