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相关作文

【篇一:和气】

过年了,走亲访友不乏要送一些见面礼,仔细数来,礼品包装上“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的字词的出境率很高。是啊,谁不想在新年讨个“和和气气”的好彩头呢?不过,这仅仅只是新年的彩头而已吗?

“和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待客的基本礼仪。“和气”能增添友好的氛围,即使来客是一强硬之人,“和气”同样也可以缓和气氛。如果说水能以柔克刚的话,那么同样,“和气”就像是酒精的一种特征。

用酒精消毒时,并不是浓度越高效果就越好的。因为那样会使细菌的外壁很快凝固,使后续的酒精由于这道屏障的阻挡而无法进入,而细菌却在壁垒后面依然活得自在。而最为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我想,“和气”就应该是这样一种柔和的力量。它有时能比风暴更有力量,能够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矛盾与误解,促进亲情、友情。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

当然,这里所说的“和气”并不意味着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像我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不正是这样一种态度吗?希望能和平解决统一问题,坚守着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便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体现。有一则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点:有个叫拉布歇雷的年轻人曾在圣彼得堡做英国使馆官员。有一天,一位傲慢的贵族前来拜访,他要求马上会见大使。“请坐,大使马上就来。”拉布歇雷说。贵族对于他没有客套的态度大为恼火,说:“年轻人,你知道我是谁吗?”说着便报出了一长串的头衔。“那么,请你坐两把椅子。”拉布歇雷说。

你瞧,面对贵族的傲慢,这位年轻人并没有还以激烈的言辞去冒犯他,不仅如此,他还以和气且略带幽默的方法拒绝了贵族的无理要求,坚持了人人平等的处事原则。

这也许就是“和气”这个词处境率如此之高的魅力所在吧!它所倡导的是欣欣向荣的风气,如果社会都充溢着这种风气,那不知要减少多少矛盾与纠纷。

作家毕淑敏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在此就让我修改一下作为结束话吧:我们的声音“和气”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和气”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和气”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

【篇二:潮湿的心】

落日时分,恰遇倾盆大雨。当我披着塑料雨衣,顶着寒风和暴雨骑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从小姨家——城东赶回家的时候,我心里是多么激动啊!因为,今天是爸爸的生日。

跨进家门,依然没有人,院子落叶满地,一片狼藉,刚出土的几株幼苗经不住狂风暴雨的打击,垂着脑袋奄奄一息。想必,是这黑暗天气的“杰作”吧!

爸爸妈妈依然出门未归!这十几年的风风雨雨都由这陪伴、呵护我的四层屋子承受着,岁月的留痕烙上了许许多多的印迹,使它在风里雨里是多么安静而平和。辛酸感慨一下子涌上心头,湿湿的,充塞了我的心。

父亲本是会木工的,可受不了工头偷工减料的指令而放弃了那份手艺。从那以后,母亲裁衣,父亲就开着卡车去拉布运货。早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父亲已不知驾驶在哪条公路上;晚上,当人们已进入梦乡,才听到父亲蹑手蹑脚地进门。

整天出门在外,挨风吹雨已是家常便饭。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那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可怕的晚上。没有电,屋子里一片漆黑。母亲坐在床头,搂着吓哭的妹妹,我蜷缩在床角,裹着被子,任黑暗吞噬我颤抖的心。忽然,一道“S”形的闪电划破天空,照得屋里如同白昼,接着,一阵山崩地裂的雷声响彻天际,震得窗户直响,我甚至感觉整个屋子都在颤动。恐惧侵占了我的心,我不敢哭,强忍着泪水,更不敢呼吸。闪电一道接着一道,雷也更猖狂地响,像魔鬼在空中吼叫,倾盆大雨哗哗流。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不怕了,从被子里跑出来,趴在窗台上默默地念着:“雷呀,別闪了!雨呀,也别下了!让我爸爸快回来吧!”可是,老天偏偏跟我作对,这样的大雨竟然下了两个钟头!直到雨快停的时候,院子里传来“吱——”的一声响。

我顾不上穿鞋,赤着脚冲了出去,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浑身湿透、疲惫至极的父亲。我一闭眼,泪水便流了出来。

夜深了,人静了,天边有朦胧的淡白菊的月牙儿,像我这颗潮湿的心。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