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我家】
我的家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高档的家私,它只是一间简简单单的房子。虽然简单,但生活在这个家里,我每天就像一只小鸟,在天空快乐地翱翔;也如同一只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
我的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清晨,起床伸伸懒腰,就听到院子里有一阵爽朗的笑声,我跑去一看,哈!原来是弟弟和爸爸在兴高采烈地打羽毛球呢。金灿灿的太阳光照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光彩。天空中,云朵妹妹像是在为他们加油打气;草地上,一株株绿油油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就像是一位公正的裁判,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呢!爸爸和弟弟的羽毛球赛越战越精彩,看着精彩的场面,就连平日里安静的我也激动得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妈妈也闻声赶来,看着比赛开心地笑着,这画面多么温馨啊!这就是我们这一家子。
我的家,既温馨,又能给人安全感的。在我心里,家既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也像一尊镇鬼的佛像。有一天,我在小伙伴家看了一部恐怖片,吓得我满头大汗。每天坐完校车回家还得走一小段路,走路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恐怖片里的镜头,心里害怕极了。后面稍有一点动静,我吓得大叫一声“啊”,然后飞快地跑回家中。回到家中,看着明亮又温暖的灯光,我突然觉得好安心,心里的害怕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正是家给我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有一种感觉油然而生:家,真好!
我爱我的家,爱这个简朴而又温暖的家。
【篇二:探究端午文化,领略民俗风貌】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用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今天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的孙娟老师来到萧山日报社,和我们小记者一起探究端午节文化,领略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我们通常认为是纪念屈原。通过孙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的是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我们本地也有纪念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的。传说端午节喝雄黄酒是跟白蛇传的传说有关。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钟馗像镇鬼、佩香囊、悬艾叶蒲草、吃“五黄”、避五毒、画额、竖蛋等,内容十分丰富。粽子不仅形状,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寓意也不同。比如红枣粽象征着屈原对楚国的一颗赤诚之心。当孙老师问我们吃“五黄”是哪五黄的时候,小记者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一位同学十分流利地就说出了答案,因为我们这里端午节都会吃到这五种食物呢。
我们原本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过端午节,经过孙老师的一番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也过端午节的,因为古代的中国非常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很大,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流传到了这些国家。当孙老师问我们外国人是怎么用英语说“端午节”的时候,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了,这个问题可真考倒了大家。原来外国人把端午节叫做Dragon·Boat·Festival,按照单词的意思就是“龙舟节”,可能他们认为我们端午节的活动里面“赛龙舟”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吧!
这次的端午节活动,我过得非常有意义。它让我学到了跟这个节日有关的许多知识,使我感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会将这一传统佳节发扬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