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让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
提到文明,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5000年渊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还是两个世纪以前,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大英帝国的海洋文明?除了大国文明也许你还会想到身边的点滴文明:知书达理,互助友善,见义勇为,有秩序的过马路,出行游玩时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乱扔,乱涂乱画,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不论是宏观方面还是微观角度,不论是泱泱大国文明还是生活中的点滴文明,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文明有着一份向往,有着一份憧憬。在校园的小径上,看到地上有纸屑果壳,能够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拾起来……我想这一切的一切正是老师对我们多年来不断教育的成果,也是一种感恩,同时也是我们对老师平时谆谆教导的一种最好的回报。
巍巍华夏,礼仪之邦。文明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到新校区后,听到最多的是同学们对校园环境的赞誉。这是必然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虽然有些拥挤但饭菜品种增加了很多的食堂。条件虽改变,却给同学们更多的便利,可我们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我们自己是否要深刻反思?比如我们来之后和来之前,校园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样,校园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好是坏?我们的所作所为是文明的还是与文明相悖的?就餐时是否有许多同学急着要插队,老师和同学劝阻任屡禁不止?美丽的绿化带内谁在乱扔垃圾?谁把杯中水从几层楼高的地方随手往窗外倒?草坪中不知谁留下的呕吐物……这些现象或许有的同学觉得只是小事一桩,没什么关系,殊不知文明就在点滴小事中被抹上污点。这是文明校园的表现吗?你能理直气壮地说是文明的天心一中人吗?有位文人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草坪上的垃圾也是在把美丽的校园毁灭给别人看吗?不文明的种种迹象不也正在毁灭我们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吗?任何一位同学都不希望参与破坏美的行动,大家所希望的:一定是人人讲文明,人人都爱护的和谐校园;大家向往的是做一个讲文明的天心一中人,共同携手创造美丽灿烂的校园!
文明,始于细节。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文明风尚也应是润物无声。站台上,静静站在黄色线以外候车,尽管站台上只有你一个人;寝室中把鞋子整齐的摆在鞋架底层,轻轻地将门扣上;走出阅览室,把报纸按页码整理好,端端正正放回报架上……。这些情景在你生活中能时时出现,你一定注意了细节,做到了文明,你也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到了君子所崇尚的慎独,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论身旁有没有其他人,我始终是一个文明的天心一中人。
说到校外,同学们能联想到学校旁湘翰御舍。每天经过那儿,一定注意到了湘翰御舍挂出来的横幅:湘翰御舍,我们要封闭管理!看到这样的横幅时心里是否会有所触动?很显然,小区的业主们是想维护宁静生活的权益。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尊重他们的权益。他们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希望没有喧闹声,希望小区的环境别遭到破坏。换位思考,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很好的校园环境。那么我们就应当试着了解彼此,伸手碰触彼此掌心的纹路,感受彼此眼角的温度,站在小区业主的角度:把脚步放轻一点,把说话的语调放低一些;不随手扔下手中的垃圾,做一个文明的通行者。
白居易曾说:待人接物之道,无非就是以心度心,以身观身。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换位思考,尊重他人,重视他人的感受,就算在寒夜中也一定能察觉到暖春。
人与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有性格品质、人格精神的之别。我有一份小小的愿景,希望能为每位同学带来一份暖意,带来一点力量。愿同学们每个人都心有明眸看透尘世纷扰,灵魂有光能化破道德阴霾,做一阵春雨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愿每一个人都做一片能够摇动春风的绿叶。烟花瞬时的美丽并不难,难的是将美丽永远定格在夜空。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用持之以恒的行动,将你们的文明定格在天心一中的上空,并能骄傲地大声说出——我是文明的天心一中人!
【篇二:月到天心处】
许久没有走在这幽僻的小路了,一切还没有变,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不知怎的却徒生一种荒凉,草还是绿的,花还是红的,天依旧是湛蓝蓝的,而以前的人不知哪里去了……
我的姥姥家就在那里,在一条幽长而静谧的小巷子深处,幼时的我住在姥姥家,每天都疯玩到月至中天,而姥姥每天周而复始地满村子寻找我,打听我到底去哪家疯玩去了,每当姥姥找到我时,总是先一跺脚,然后一路小跑过来,拉起我的手就往回走,每天都是这样。
借着散落一地的月光我和姥姥往回走着,姥姥总是紧紧拽着我,生怕我又在她一转眼的功夫去疯玩,我俩就这样在这条斑驳的石青路上,脚踩在石板上发出“聒聒”的声音,那么急促而杂乱无序,但在我听来那是童年最美好的音乐。起初姥姥是拉的住我的,后来,渐渐的姥姥拉不住了,总让我侥幸逃脱,而姥姥的汗也已浸透衣衫,但仍然,在我后面紧紧跟着我,即使她已气喘吁吁,而以后的日子,不知怎的,我跑的越来越快,姥姥却越来越慢,后来好像完全跟不上我的脚步了……
到家了姥姥总喜欢在月圆的时候出来搬着藤椅品茶。
姥姥坐在这个光滑可鉴的藤椅上在旁边沏上一杯腾着热气的茶,而我总喜欢在姥姥后面,推着藤椅,晃着姥姥,而姥姥好像很享受似的闭着眼,在这惬意静谧的时光里小憩,我有时玩累了,钻到姥姥身边,我那滑稽的姿态总逗的姥姥噗嗤一笑,嗔怪到:“真像个小豆虫。”这时的姥姥欠起身子,为我腾了个地儿,然后朝着我,抚摸着我的额头,姥姥和我就这样躺在藤椅上,看着那轮不知道被看了多少次的明月。姥姥是很喜欢月亮的,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给我讲关于月亮的奇闻逸事,姥姥总说:“人像月,人像月。”以前的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人像月呢?直到现在我才有点明白,但还是有点不明白,猛然回悟,我便好像永远也不会知道答案了……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老屋未老,依然储于我心,那洒落一地的月光,那紧握着的双手,那“聒聒”的脚步声,在我的心里,也在那遥遥的月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