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塔尔寺有感】
高山圣水,抵挡不住佛的神圣;万古风情,遮掩不了人的魅力。佛与众人本就相同,佛是众人的前世,众人是佛的未来。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历史,人们对佛都持有虔诚的态度。然而,许多人做的仅是敬佛,却未做到学佛。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应该在敬佛的同时,学佛的精神。
人生在世,没比乐观更为重要。弥勒佛,身宽体胖,大耳垂肩,还有一副欢笑的脸孔,让人心头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学佛,应该学弥勒的欢喜和包容。正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常愿,请弥勒赐予我们顺利开心的生活。那么,为何不学弥勒,做到生平等心、呈喜相悦,这样离我们的自己所盼的生活还会远吗?
欢喜与包容,让我们交友广泛;而智慧与善巧,让我们提升自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当然最渴望文殊菩萨赐给我们一个灵动的头脑。文殊左右手分别拿着书卷与毛笔,在庙堂里凝望着芸芸众生,把学子的拼搏岁月尽收眼底。他用智慧与善巧感动学子,让我们不得不敬重与学习。学会这两点,便能真正做到从善如流、理智行事。
敬佛,敬他的高尚、坦然;学佛,学他的出众品质。在我们懂得关于自我的开朗与智慧之时,就应该学会善待众人。观音,一个大慈大悲的代表。他让苦痛的人们,享受光明;他让幸运的人们,懂得珍惜。应该学观音的慈悲,助贫苦之人,援受灾之众,抚失亲之孩。在佛祖面前,就只剩谦恭。合拢手掌,掠过额、口、心,默默一鞠躬,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一笔。
塔尔寺,是个神圣而又不失庄严的地方。在寺内,听不到任何的吵闹,连脚步也是静悄悄的,生怕惊动了佛祖,触犯了佛心。敬佛,倒不如学佛。
学佛,学一种肚量与乐观。
学佛,学一种圆满的智慧。
学佛,学一种慈悲的胸怀。
在菩提树下,感受着藏传佛教,享受着斑驳阳光,只愿留住虔诚的态度,面对佛祖。
【篇二:登文塔】
湘乡文塔始建于宋元年间,为纪念湘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王容而建,取名“文塔”以兆湘乡文运昌盛之意。
每次从家里和人民广场望那文塔,在白天我总觉得像托塔李天王的宝塔。晚上的时候文塔又变成了一个霓虹灯。今天我终于看到了它的真面目——一个大大的“避雷针”。
我们的文塔之路非常坎坷,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我们就像坐在一只大乌龟上慢慢爬。路上实在是太颠簸,让我有坐过山车的感觉。有的时候开着开着我们的车就像一只青蛙一样跳了起来。这让我想到了一首歌:“山路十八弯”。
走近文塔,塔身古朴雄伟,金瓦红柱,石墙石栏,二层以上至六层挑廊充分显示民族传统风格。一至七层金色大厅安放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孔子、观音等雕像。我们买完门票,开始登塔。只见门口一幅气势雄伟的对联:“雄镇一方山水,宏观八面风云”。走进一楼大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的创始人——孔子的雕像。我走过去拜了三拜,表示对所有老师的尊敬。我们越往上走,看到了观音、长寿老和文殊菩萨……当中,我最喜欢是长寿老和文殊菩萨,他的坐骑是一只凶猛的大狮子,头上顶着五髻,手持宝剑。还有长寿老,他手拿龙杖和一个红透的一个大仙桃子,笑颜满面地看着我们……
我们登到塔顶上往下一看,有崇山峻岭,也有高楼大厦,真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