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台门相关作文

【篇一:冬天的温暖】

是什么,让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温暖?一个热水袋,一个暖宝宝?还是一杯温热的开水?这些都不错,不过我觉得应该是一句温暖人心的絮语。

冬天的一个夜晚,马路上鹅毛大雪,冬风不断地呼呼吹来,道路上不见个人影,因为妈妈不在,我只能顶着风,冒着寒风去买包子充饥。

包子店大约离我家有几百米的路,名称叫“老台门”我走了10多分钟才走到那儿。那时,我满脸通红,整只手变得冰冷冰冷的,一股直让人得瑟的寒气布满了我的全身。老板慈祥地看着我说:“一定冷了吧!快进来吧!”我抖了抖双脚,把脚上的雪抖掉之后,我就进了店。

我买了两个包子,在店里坐着吃。但还是不够饱,于是我又买了一个鸡蛋饼,我打算到家里去吃。我付好钱要出门时,老板抓住了我的手,递给我一包热豆奶说:“天那么冷,你那么小,独自一个人回去,拿着这包热豆奶来暖暖身子,驱驱寒吧!”那时我还小,听不懂老板全部的话,但我知道了大概的意思,就在这一瞬间,我发现有一股奇特的,莫明奇妙的温流涌入了我的心头,把那积在心头上的冰雪给融化了。虽然我还是像原来那样回家,但一路上,我一点儿也不冷,那双手里捏着那包已经被冻得冰冷的豆奶。直到到了家,豆奶更是冷上加冷。我看见了豆奶,就想起了老板那句刻骨铭心的话,这让我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已是5年级的学生了,但当我想起当年冬日的那句絮语,就感到无比温暖。

【篇二:绍兴,关于鲁迅的地方】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我曾读过一篇对鲁迅纪念馆的描述的说明文,让我这个还未一领其风采的懒人也蠢蠢欲动,想去一探究竟,但听说这纪念馆格外宏大,值得一游。

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出入的地方。从黑色的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其中轿杠系鲁迅家的原物。我曾有幸一览鲁迅故居,是十分宽敞又别致的大院。想着,曾有位万分闻名又伟大的人物居住于此,便心生敬意,走的每步路都似乎格外缓慢、格外轻快。

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紧接着故居的,就是书屋了。不大,却明显有《朝花夕拾》中所述的气氛,让我有些羡慕、又有些感慨。

鲁迅祖居——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展示着主人的身份。

鲁迅笔下风情园——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

土谷祠——土谷祠即土地庙,“土”指土地神,谷,指五谷神。塔子桥南堍也有一座土谷祠,它座落在长庆寺的斜对面,祠前有跨街台亭。在飞檐重彩的跨街台亭上原有许多匾额,其中一块有“恩沛东陶 坊民寿怀鉴敬立”的字样。

长庆寺——长庆寺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距离鲁迅故居不到二百米,旧为绍兴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永徽二年,841—846年一度圮废,至958年又重建,堪称千年古刹。寺院坐西朝东,赭墙黑瓦。红色的山门上悬挂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匾额。

咸亨酒店——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旧时绍兴别的小酒店完全一样。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直柜台靠店堂里面一端放着一些瓷彩瓶,瓶中装着烧酒,上贴玫瑰烧、五加皮等字,因怕酒香散逸,故用蓝布包着的小沙袋盖住瓶口。还记得孔乙己在这儿喝酒的情形,有些惆怅、有些无奈。

静修庵——绍兴的庵堂似乎特别多,单是和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同名的就有好几座。而离鲁迅家最近的一座就是位于西咸欢河沿的静修庵,它建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与土谷祠、长庆寺相距不足百米。

恒济当——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鲁迅文化广场——鲁迅文化广场位于咸亨酒店西面的鲁迅路口,广场西傍府河,背枕咸欢河,南对应天塔。由于占地面积不大,因此广场采用了下沉式的设计,将一部分地基下沉,然后采取阶梯式逐步上升的形式,使广场狭小的平面给人以一种有层次的、变化多端的、立体式的感觉。

【篇三:终于走丢了】

那年春天,我走丢了。

那是一个周末。我上完培训班,妈妈带我去市场买菜。每走到一个摊位前,妈妈就会挑几样东西,然后又走到下一个摊位买菜了。我就像个大大的跟屁虫,跟在后面,什么事也没有。妈妈都不问我想吃什么,只顾自己一个人买,突然间,我觉得妈妈不爱我。

因为这点不自在,我想了一个计策来对付妈妈,检验一下她到底爱不爱我。行动开始!我跟在后面叫:“妈妈,我想吃干菜饼。”妈妈很干脆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三块钱,让我自己去买。我按照预想的计划,先到老台门店里,买了一个干菜饼,然后慢悠悠地走到妈妈刚才给我钱、让我去买干菜饼的那个摊位附近。四下望了望,我很快看到妈妈了,妈妈早已离开了那个摊位,于是我悄悄地跟在妈妈的不远处,买完菜后,我看到妈妈向老台门的店走去了。

情况有变,我立马小步跑到外面,假装在找妈妈。等到妈妈发现我不在老台门,又走进了菜市场,我也跟着走进去。就这样,妈妈和我在菜市场里走来走去,绕来绕去,脚步越来越快。妈妈四处找我,我跟在后边躲妈妈。

时间就像指间的沙,一寸寸过去了,妈妈眼见找不到我,越来越着急,索性放下平日的斯文身段,在菜市场大喊起来:“应玥!应玥!”我看妈妈大叫起来,内心有点小得意,就走到离妈妈近一点的地方,但是,依然背着妈妈,不能让妈妈发现我。后来妈妈越来越急,我想了想,还是跑到了妈妈的面前。妈妈看到我,一下子就紧紧抱住了我,虽然只是抱了几秒,但我觉得,抱了很久很久。妈妈的呼吸很急促,我甚至听到了她轻微的抽泣声,那一瞬间,我有些后悔,我明白了母爱是不需要证明的。

显然,我在计划里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心中的疑问也自然而然地解开了。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我也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从此,我不会再“走丢”了。

【篇四:清明时节雨纷纷】

俗话说:“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今天是清明节,按照传统的习俗,清明节人们都要去扫墓。

早上,烟雾迷蒙,满天的乌云中还流露出一丝寒冷,洒在脸上。车行驶在柏油马路上,特别让人伤感,也许是因为清明节的缘故吧。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啊!一路上,大家的表情,似乎特别的凝重,没有了以往的欢声笑语。

到了山脚下,不知为什么,原本明亮的天空中突然流下了一滴滴“泪水”。也许这些“泪水”是家人的,是亲人的,是上天的,或是那逝世的人的泪水。我一步一步地踩着台阶,脚步仿佛格外的沉重。脑海像放电影似的播放出一个又一个的情节……

最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情节,那还得从我幼儿园讲起呢!那时,外公还在,我住在外婆家,每天的上下学都是外公接送的。每当在回家的路上,我站在外公身旁,听着外公给我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还时不时会被逗得哈哈大笑。因为外公在我身旁,总觉得很有安全感。小时候,我喜欢吃肉包子,宠我的外公每天放学都给我买一个肉包子,按妈妈的话来说,我不胖也得胖啦!可外公还是会给我买。

然而现在,外公不在了,那亲切的安全感再也不会有了,不,永远不会有了!每当路过老台门,闻到那熟悉的包子香味,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外公和蔼的笑容。泪水再一次滑落了下来。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