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秋游寻找美】
这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更是一个让心情放飞的日子。因为我们今天就要去中国茶叶博物馆秋游了。
现在正是深秋的季节,马路两旁的树叶黄的惹眼、绿的深沉、红的醉人,随处可见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仿佛一幅幅山水画卷。
我们在茶叶博物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讲完以后,便来到茶园“探险”了。跟随着孔老师的脚步,我们一直往上走,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前面队伍停了下来,咦!怎么不走了呢?正当我疑惑不解时,前面传来了消息,说是没有路了。我心想:前面走不通了,是不是就得原路返回呢?正在懊恼时,前面队伍又开始挪动了,原来是绕路走“之”字往前进。好不容易,从茶叶丛里穿到了山顶。从顶峰往下望去,风景十分优美,一览脚下的风光,满眼都是绿油油的翠茶,远处连绵起伏的山恋隐隐约约地映入我的眼帘;山脚边有着零零落落的宅居,从上面看显得更加错落有致。不禁让我张开双手,拥抱这美美的秋景。
现在就要下山了,一路上我们洒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突然在路中间有一棵粗壮的大树横倒在路中间,感觉就像是拦路虎,给我们制造困难来的,看到这情景,不禁让我要打退堂鼓了,可是我看见同学们都一个一个使出各自本领,有的从树上爬过,有的树下钻过,有的在同学拉一把下都过去了,虽然身上不免挂点干枯枝,但是更能体现了同学间的友谊,我也不甘落后地加快了步伐,紧跟上大部队。
从这一次爬山中,我知道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坚持,克服困难,就能做得更好!
【篇二:共享】
在众多新兴企业中,“共享”无疑是龙头。当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无法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望时,各大企业家便把眼中的精光投向“共享”这一块香饽饽。于是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共享雨伞悄然出世,开启了“共享”大时代。
当一片片橘黄色穿行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时,当一把把五彩的雨伞撑起一阵又一阵或急猛或迷蒙的雨时,似乎“共享”把人们的生活拉近了。
然而,现实总是与期望背道而驰。如果创立共享的初衷在于建设一个人人友善、大数据共享的社会的话,上述的这些情况便只能出现在理想国中了,现如今,共享一词后面仍然需要紧跟一个大大的“?”。
这样说也许有些针砭时弊,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共享”并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准,而是一面照妖镜,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在其反射下原形毕露。
就拿为大家熟识的摩拜单车来说吧,不少人曾有过这样一种经历:骑行结束,忘记锁车,被别人骑走,费用扣在自己头上,相当于付了两次的费用。往往在知晓这等事件后,我们都会怄气得恨不得吐血,在暗骂那个贪小利之人的同时,还不忘感慨这世态炎凉,人际关系也是冷到了冰点。
实际上,比这更令人寒心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屡见不鲜,摩拜单车横倒街头、小黄车被私藏、共享雨伞严重损坏……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在看到“共享”的狼狈的同时,不由得想到了一个含义更深的词语——文明。其实,与其说共享体系不完善以至于造成这些问题,不如说我们还不够文明,还不配享受共享经济。文明,是净化心灵的肥皂,只有做到知礼明让,共享经济才能长盛不衰。
不可否认,“共享”是促使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一剂良药,可是社会是个五毒俱全的大熔炉,想要真正做到共享,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与监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可以把“?”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