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最美的景最美的心】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想把这句名言化用为“每一个不曾出游的假期,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应该不算对大文豪的一种亵渎吧。
塞北的旷野假若能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那么江南的风物会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日前,我来到江南水乡——乌镇。在那里,我遇见了最美的景、最美的心。
斜卧船头赏美景,不见了城市里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却见江南小楼的错落有致;不见了摩天大楼的高耸入云,却见平凡普通的沿水矮房;不见了办公楼的落地玻璃,却见粉墙中一扇扇精致的雕花木窗。看着这古老的建筑,心中多了一份宁静、一份美好。
乘着江南特有的乌篷船,听着船尾船娘细唱着江南小调,我斜倚在船头,端着一碗温茶,欣赏着两岸的粉墙黛瓦。水波荡漾,船身微摇,夏日的燥热一下子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美景带给人的无比清凉,仿佛明白周作人为何在《乌篷船》中极力向朋友推荐这种特殊的代步工具。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的不是唐婉“欲笺心事”却不能悲苦,而是“欲笺心事”,可眼前的景太美,不知如何描绘、如何落笔的惋惜。
我来到江南,体验了最美的乌篷船,领略到了最美的江南风景。
蓝印花布匠人心。走进染坊,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随风飘荡的蓝印花布,我立刻就被吸引,奔上前去频频拂拭,爱不释手。那上面蓝白相间的印花,造型和谐、线条柔美、图案精致,让人一下子产生了“黑白不是最好的颜色搭配而蓝白才是”的错觉;让人不禁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让人一下子就体会到江南工匠那颗柔软的心。
在染坊中,竖立着高大木杆,或许是从别处运来的吧,江南烟雨怎会滋养出这么高大的树木呢?其中定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功夫,这都是工匠们的功劳啊!轻拂这一根根木杆,上面有许多颗粒,这也许就是历史的沉淀吧。
我来到江南,看到最美的蓝印花布,遇见了最美的匠人之心。
【篇二:最忆是江南】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人间八月天,最美是江南。
一一题记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对于江南的印象,最多是小桥流水人家。八月的这一场绍兴之旅,给了我多一层的江南的标签。
西塘的夜景就仿佛天堂,那横跨水面的桥,和桥下波光潋滟的脉脉流水总让人流连忘返。霓虹灯的照射下,桥下涌出景泰蓝的色泽,如迷离的梦境。打碎了那层烟雾,眼前又出现了一座桥,将无数思绪漂浮在起伏的水波里。稀稀疏疏的,几个船夫,摇着船,等待着游客,他们身上散发着朴质的纯真,有着江南最古老的品质。果子酒清淡的酒香还在鼻间萦绕。仿佛最是人间烟火,才酿出这醇醇的水乡情韵!
脚下踏着的是青石板,湿润的深沉仿佛在昭示着一年又一年风雨不变的坚持。江南烟雨,淡寂如风,飘渺如尘,落在屋檐上,每一片树叶上,门前有些坑洼的石板上,也落在人们的心里。灯火通明,两岸的居民楼都倒映在水里,静谧却又动人。沿水生长的杨柳,随风摇曳。长长的柳枝拂在水面,就像一位美人正在梳妆打扮。
此刻,我已坐在江那头的亭阁里了。忽然又觉,江南是乌漆格子里半躲半藏的姑娘。冉冉檀香透过窗,静谧的风拂遍整个江南,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小桥流水人家的悠远,荷叶田田的欢乐,就在这无数的瞬间,江南又幻化出另一个净洁的世界。她概括了江南的轮廓,眼前的江南,宛如一幅浓墨浅彩的水墨画。
江南啊,江南!恬静而淡雅,清丽却带着一分哀愁。梦中的江南,映出岁月不老的容颜。江南,心底那一方最柔软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