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信相关作文

【篇一:路与行】

上天也许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不同的路,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如何去走,如果前方是万丈深渊,那边让自己长出翅膀飞过去好了。

没有人拥有比她更美的步伐,她是国际名模卡门,但她却和寻常的模特都不同,因为她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卡门绝对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一位超模,但她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她凌厉的蓝瞳、高挺的鼻梁、烈焰般的红唇和苍苍的白发让她有种时光流逝也无法带走的美。如果知道她的生平就会明白她至今活跃在台上的原因是因为失败的婚姻和负债,可是她却选择把这段艰辛波折的路以自己最美的样子走下去,骄傲的昂起头,把修长的身影绽放成一株美丽的紫罗兰。

俄罗斯的冬天很冷,鲜血落在白雪上艳丽得像是要烧起来。那是一群年轻贵族的血,或者也可以叫他们十二月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些人,好好的一群贵族青年为什么要帮着平民去败坏自家的统治。他们的路明明是光明的康庄大道,应当充满了玫瑰、聚会、礼服和漂亮的骏马,可是他们却选择了为一群与自己毫无切身关系的下等人放弃了自己的未来,一步一步坚定的走进了荆棘遍布的荒野,我想我永远都做不到像他们这样,但我真心的敬佩他们毅然决然离开温暖的庇护在风雪中远去的身影。

我其实一直很喜欢辛弃疾,喜欢的原因大概是之前看到他的生平的震撼。年少的辛弃疾独自一人千里追杀盗了印信的叛将,一月后携印信和叛将人头而返。我当时默默看着白纸上短短一行铅字,年少的将领慑人的杀伐与冷厉似乎要从纸上跃出。就是这样一个手提白刃千里单骑杀敌的男人后来却被困于国中未再启用上阵,我能想象出他饮酒抚剑的寂寥与失落,他的路便是被困死于方寸之间,像是本该腾飞于天的龙被困于池中。可他却没有像寻常人物那样终日只知借酒消愁叹时运不公,他留下了使中国文学史震动的作品,让他的壮志与孤愤千年后仍回响不绝。

也许你的路已注定,可你可以选择最完美的步伐走完这一生,在你贫困时昂起头,在你堕落时挺直腰,在你屈就时握紧手中的武器。

路始终都在你脚下,只看你怎么走。

【篇二:读《辛弃疾传》有感】

展望中华大地,回顾华夏历史,以武起事,而终以文为业,或仅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以武起事

辛弃疾自幼习武,又受祖父思想影响。虽处金地,终为宋民,勤习练武,收复失地。

南宋不图霸业,苟安一隅,更为暂时安宁,无奈对金俯首贴耳,年年贡财不断。

少年辛弃疾,愤至狗肉官人,仇恨金敌,不屈反抗,一面丹心。

绍兴二十一年,金人小吏巡查,至辛府,扬言至此要辛弃疾祖父以大宴招待。无法!有苦对谁言?只得以酒肉大宴换得一时平静。但或许只有他看不惯而又敢表达这一切,心中忧愤顿起,愤然抽剑起身,至吏前,直言以剑助兴。不待吏悟,挥剑而起。

身姿矫健,快似雷霆,刀光剑影中,挥剑直至吏前。酒杯倾倒,碟盘落地,厌恶一哼,拱手退下。

绍兴三十一年,辛弃疾乃“隆中诸葛”,五月渡泸,一骑平冈,以才能与胆识,开始结团为盟,戎马抗金。

后与耿京义军合并,任书记长,掌管印信。其手下一僧义端,将印信偷走,辛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三日,终提回一人头。为光复大业,说服耿京南归,亲自南下联络,不料几日之内,部下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以文为业

观至此,人们或许会觉得辛弃疾会征战一生罢,或至战亡,或至南归而息,这或许也是他想要的吧?但世上之事并非心想事成,待其南归,立刻失去了手中的钢刀利剑,仅剩赣东北舍中一枝羊毫软笔。从此,再无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仅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与无奈的自嘲。

细品宋词,或只能以“辛”一词形容。艰辛、酸辛、悲辛,辛辣五内俱焚。世上好事之多,为何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是被闲置就是被走马灯似调动。一一七九年,由鄂至湘同僚心情难平,辛弃疾便作词感叹,作《摸鱼儿》。而他的伤痛又有几人能感触到?宋孝宗看后不悦,但其只能以政化词,以武化词,以悲化词,以心化词罢。虽已离政多载,但依旧深切关心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

只得到赣东北修舍,独自咀嚼寂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他的金戈之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他的悲愤之叹,登危楼,临江水,望长江,拍栏杆,只得热泪盈眶。

拍栏杆,以笔为剑,登楼呼喊,欲向宋发声。以心抚世,又是心力皆具无资格。

金瓯断,月未圆,山河缺,心不安。虽紧握宝剑,却无力而为,终是含恨出生,含恨离世。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