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记忆中的芬芳】
花是美好的象征。或许你喜欢素气无暇的桂花,她喜欢秀气大方的百合,而我喜欢的则是那株默默无闻的小花。
那是在一个温暖的春日,刚满三周岁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为了让我这个“好奇宝宝”安静下来,家人带我外出赏花。一路上,绿树与蓝天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越来越接近目的地了,周围也从充满生机的蓝绿世界向七彩斑斓的画中之景转变。终于到了,看!那么多的花!这童话般的光景,让我不由得兴奋,我跑下去,在花的海洋中奔跑、欢笑,与花朵共舞。
那芳香始终萦绕在我的身旁。我蹲下,它就在我头顶;我站起,它就在我周围;我转圈,它就随我一起舞动。我贪婪地吮吸着醉人的花香,想得到更多的美好。突然,我的目光聚集在了一株黄色的小花上。“妈妈,这是什么?”小小的我用稚嫩的声音问道。“它是蒲公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花呦。”“了不起?”“是啊,它现在是黄色的小花,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变成白白的小伞,那小伞是它的孩子,这些小孩子随着风姐姐,四处旅游。最后,它累了,就找一块舒服的地方,歇歇脚,慢慢长大,再后来又把它的孩子送出去……”“那它还能旅游吗?”“不能噢。因为呀,它很慈祥,它以自己的束缚完成了孩子的自由和成长,懂吗?”天真的我只是点了点头,带着一点儿似懂非懂,继续玩了起来。
回家了,在路上,带着一身的疲倦,我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孩子,醒醒,看,是蒲公英!”我醒了,看向窗外,大树的蔽荫里,一片黄,一片白,汇成了蒲公英的乐章。我下了车,拿起一棵蒲公英,轻轻吹了一下,那一把把的小伞,便乘着风,自由飞翔。看着手中光秃秃的花茎,我很想哭,“妈妈,这株蒲公英,它……”“孩子,没事,看,它的孩子在飞翔,这是它留给这个世界的财富。孩子幸福了,父母就会很开心的,你说,对不对?”望着妈妈慈祥的脸庞,听着那些温暖的话语,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望着飞翔的蒲公英,我的心里升起了一种敬意,我知道,它们也将重复上一代花的行动,直到永远。
几年以后的我已是初中生,对花朵这类事物已没有那么重视,我不会再为它的开放而欢欣鼓舞,也不会为它的离去而伤心落泪。但,对蒲公英,我却越来越关注,它的花朵中蕴含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子女的关爱。它不仅仅代表着一株花对世界的向往,更代表着天下父母那拳拳的爱子之心。
这一抹芬芳,我不会淡忘;这一份关爱,我将永远铭记。
【篇二:徜徉在绘画的天空中】
不知不觉,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素描,喜欢上了黑与白那看似单调的独特的视感。
我喜欢——在黑与白,一层层的调子中寻找美感;我喜欢交错纵横的线条相互交融,最后形成了我心目中最美的经纬网;我喜欢那百看不厌的黑,白,灰。素描的层次分明,使我的心也沉静。我想我是喜欢素描的淡雅,素气,毫不张扬,如一朵羞涩的花儿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静静的绽放。
因为我爱素描,所以报了兴趣班。每到周六下午,我便会早早来到画室,开启一下午在素描中徜徉的旅程。画室里,持续不断的是那铅笔摩擦纸张,发出“沙沙”的声音,那是我在涂画物体的暗面。记得第一次上课时,我的作业是完成一个正方体。当老师讲解完透视原理,教了我如何画明暗交界线后边出去接了个电话,让我先自己捉摸着画。我大量着素描纸,心理构思着该如何下笔,很快,我便想到了——我一会儿竖着笔,测量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比例;一会儿站起身来,端详着自己的画作,想着怎样让线条更流畅更直;一会儿把6B的笔换成4B画明暗交界线,把4B的笔换成2H画明面的线条;一会儿转着手中的笔,用纸巾擦着处理的不好的地方……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两个半小时已经过去了。看着自己被铅染黑的手,甩了甩有些酸疼的胳膊,再望望画架上那幅完善后的正方体,不由得漾开了笑脸,坐了一下午的疲惫,全部一扫而光。那时的正方体在我眼中可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
我爱素描,还爱那一道道生动的线条。用常了中性笔的日子,偶尔拿起铅笔便爱不释手。一次,我正拿着笔,画着球体,铅笔淡淡的清香萦绕鼻息。忽然,一束阳光从窗外射进画室里,照在了画上,在黑白黯淡的界面处,形成一簇白光,整幅画耀眼的白。这一刻——仿佛成为了阳光下永恒的斑点,记录着幸福的永恒……我用铅笔去绘出粗细不同的各种颜色,各种感觉。它们显得统一却不单调。那些颜色的变化显得如此和谐,整齐,耐人寻味。想起了靓颖的《g大调的悲伤》,黑白线条也许就是那歌声,于是,我笔下的线条开始说话。那笔用沙哑的嗓音,轻轻地吟唱着我的小世界。繁杂错落的线条,组成的黑白或相间的画面,洒满了幸福,折射出唯美……
在素描的天空中,我静静地挥动着手中的笔,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素描所吸引我的不正是那份遗世而独立的素雅之美,安静之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