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记忆】
我很小的时候,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在乡村。
那时的乡村生活十分乏味,很少有一些可供孩子消遣的玩具,于是,大自然就成了我天然的游乐场。
夏天的乡村十分聒噪。麻雀的琐屑,蝈蝈的清幽……各种不同风格的主持人纷纷登场,而在其中,蝉最霸道,它们用自己那无规则的、根本不知疲倦的波长抑制各种声音。
午后,风静了,在炎日的直射下,黛色的树叶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当炎热的气流压缩成一团静谧时,总会有那么一只蝉冒冒失失地“吱”上一声,于是,就发动了所有的蝉,蝉的合唱似大雨般飘泼而来,风骤雨疾。少年时代的好胜心理使得我站在树下,大声叫嚷,希望可以与蝉一决高低。不一会儿,蝉噪停止了,我便会在林中来回疯跑,兀自享受“胜利”的喜悦。
不止是蝉噪,记忆中的那条小河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条小河生机勃勃,“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风停了,小河似娇羞了起来,水平如镜,两岸树木,皆映其中。我常会趁大人不注意时,坐在河岸边的阶石上,用河水浸润脚丫,再扑打水面,让河水从趾缝间滑落,好不快活!玩累了,就从邻人后门边堆积的草垛中抽出一大把稻草,在树阴下铺成一个“小床”,再舒舒服服地躺下,一睁眼就是那片醉人的绿。也有睡不着的时候,那多半是受了小伙伴的招引,便匆忙拿了一根清脆可口的小黄瓜,一起去捞河螺。
然而,最美好的东西往往也最容易失去!
我被父母接回城里后,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我那童年时的“伊甸园”。可今天再回到那里,我的心却如那钢筋水泥般冰凉。高楼林立又如何,它始终无法弥补我内心最深的痛;交通纵横又如何,它无法予人以贴心的温暖。
可我心中的绿色仍未褪去,我相信终有那么一天,绿会重回人们身边。
【篇二:夏雨声韵】
春雨温柔,若有若无;夏雨莽撞,风风火火;秋雨飘逸,纷纷扬扬;冬雨冷漠,“自成一派”。可要论变化,夏雨略胜一筹。
“夏雨”不同于“夏雨”。虽是“风风火火”,却不只是瓢泼大雨,不仅有着自己的细腻,还有着百般变化。先是斜风细雨,“嘀哩嘀哩”,清脆、活泼,有点像钟摆,有更偏向于钢琴,弹奏出《赛马》一曲,顺畅而快速,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但是,雨声似琴声却非琴声,琴有琴的节奏,雨有雨的音律。它并非在万物上粗造地乱点,而是在物与物之间有规律地“抹”。“抹”出柔和、圆润的声音。
突然,原本的细雨蒙蒙变成了雨疾似箭,星星点点的雨滴也渐渐地连成了线,打的地面"啪啪"直响。它像鞭子似的抽打着楼房上的瓦片,声音就像是庞大的风琴,雄厚,气势磅礴又不失优雅,极富有弹性和颗粒性,豆大的雨点“啪啪”地落在上面,像极了炒豆子时豆子裂开的响声,“叮呜、叮呜”瓦片用相同的方法给予回复。与此同时,坑洼里的水愈积愈多,汇成小溪,潺潺流淌。听了这支交响乐,你会有一种从心底油然而起、如鱼得水般的畅快。
不知不觉中,雨已经融化,稀淡了,再一次雨轻如纱,可以听见草叶上雨珠滴在水洼中那一瞬间绽放的声音。它微小,但细致,朦胧中含着清秀,柔和中含着萧条。是这样神秘,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复制出来,一滴又一滴,像一条条“巨龙”从空中一跃而下,扑进水里,如此激烈的过程,全都蕴含在这小小的水滴声中。
夏天的雨不常打雷,不会给人波澜起伏的感觉,一不留神,就过了,但只要你稍加注意就是一曲精彩绝伦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