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读后感】
我们刚刚能听得懂大人们说话时,父母一直在给我们灌输着“父母呼,应勿缓”的道理。我们刚刚学会识字时,老师就交于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这不论是做人道理,还是朗朗上口的背诵文章都来自于一本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三字经》。
可能《三字经》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可这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陌生,这使当今的我们开始逐渐忘记其中文明精髓,并不了解其中的为人之本。就在让我认为《三字经》将来会变成只知名字,不知内容时,出现了一个可谓是拯救了这即将消逝精华。他就是——钱文忠。
说起钱文忠,大家可能有所听闻,他是清华的教授,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华横溢,读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后》他的分析,他的文学功底让我无比敬佩。
从《百家讲坛》,到《三字经》的再次阅览,最后让《三字经》中的道德、文明、文化精髓等步入生活。钱文忠的见解很细致,开头是伦理道德,再是经典文献,然后是中华历史。若不说,谁能知在这仅仅一千字中,竞蕴含了这么多内容。一字一句的由来,其中的道理,都分析透彻。翻开书字里行间富有现代感,却不失其中古人思想。
看完整本书有种被受过了谆谆教诲的小孩,在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是否把这一切都列为做人之本,为人之道。《三字经》一共1122字,字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翻开书开篇就告知如今我们为何再读《三字经》,因其中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社会道德等,在如今依旧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功用。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只记得这一句的原因吧,但是我知道它10年,都曾未知道其中的深层意,只有我读完这本书闭上眼睛回味其中的韵味时,我才明白,才能被受教一生。钱文忠说“人之初,性本善”的表面意思是人:出生时天性本来就是善的。看完后我在思考,为何是善而不是恶呢?然而这本书确一一告诉了我答案。从学派、中西文化、名人名事,全部分析透彻让我全面了解跟这句话有关的知识及道理等。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那些所谓的我明白了什么什么做人道理,不是空空而谈的我要好好读书。我觉得我的感受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就应该以更现代感的方式传承,例如《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一样,运用不同的理解性来把经典分析,使现在的人们更好的接受这份精华,更好的运用其中又用的东西。
【篇二:我眼中的坏孩子】
在身边,很少老师和家长会喜欢被称作坏孩子的孩子们。他们被冠以“坏”标签。由于种种“出格”与“不听话”而被批评。然而我忍为,并不存在真正的坏孩子。“坏孩子”的称号来源于偏见与缺乏爱的眼光。
每个人,从自然法则来看,都不是坏孩子。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难道我们可以十分偏见地说,一个被称作坏孩子的孩子难道一出生就是坏孩子吗?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我们见到过初生的孩子主动去作恶,去实施成人之间的种种虚伪欺骗吗?显然没有,他们甚至连善恶的观念都不存在。因此,一个被称作坏孩子,并不表明他真的很坏,而恰恰表明可他被错误地教育了,他被偏见的看待了。一个原本自然天真的孩子,不应该被冠以“坏孩子”的称号。
一个被称作坏孩子,有时恰恰表明了他不一样的潜质。当代著名作家韩寒,高一升学时连续两年7科不及格,被认为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叛逆者。就是这个坏孩子,成为了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年之一。被尊称为“普大帝”的总统普金,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小时候曾是问题少年。少年时的桀骜不驯,也成就了他过人的胆识与勇气。由此看出:坏孩子被称作坏孩子,有时候正是反映了他们不拘于常规,敢于挑战权威,有改变这个世界的愿望和梦想。不少曾经的坏孩子,登上世界金字塔的顶端,自身的成就与价值远远超过大年那些“好孩子”。对于一个有潜质改变世界的孩子,我们怎么能够片面地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我们眼中的坏孩子,恰恰反映了我们社会本身的缺点与不足。孩子能由坏变好,难道说不是受到了不好的影响吗?难道不是因为家长、老师等教育者们自身教育本质的偏离与缺陷吗?因此,对于坏孩子,我们不应该以批评的态度传递负能量,而应该以教育与感化的态度来引导他。没有坏孩子是一成不变的。孟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三迁其家。最终使得儿子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材。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从小就是一个酗酒闹事,粗怒成性的C级学生。而正是通过其母亲的正确引导与《圣经》的感化,使得他改过自新,踏上政坛,最终竞选成为美国总统。由此观之,当我们认为某一个孩子是坏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低下头来,反思一下我们自身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的眼中没有坏孩子。